概念―翻译单位新视角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90 浏览:15009

摘 要:本文从认知角度重新审视翻译过程,认为翻译过程是译者对源语言表达概念的理解形成其目标语的概念,再形成目标语的过程,概念将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变成为了可能.由此提出并通过实例论证,以概念作为翻译单位的优越性与可操作性.

关 键 词 :概念;翻译单位;认知

翻译是牵涉到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思想、艺术交流的,含有众多因素而且错综复杂的一门学问,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而做好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如何确定翻译单位.翻译单位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原语言符号的理解、信息的传递,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

1.国内外关于翻译单位的研究

首次提出“翻译单位”这个概念的Vinay和Darbel将翻译单位定义为“思维单位”,它在语言上表现为“最小的、无需分开翻译的言语单位”,巴尔胡达罗夫(1988)在《语言与翻译》一书中对翻译单位的界定是:翻译单位是指在译文中能够找到对应的原文单位.换言之,翻译单位就是原语在译语中具备对应物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单位可能具有复杂的结构,可能由更多的单位组成.拉多(Rado)提出的逻辑素(logeme)观点.逻辑素是“翻译家从事翻译这种艺术创作过程必须从原著中分解出来,然后再译著中加以再现的成份.对于翻译家来说,逻辑素是从事研究的工具.”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王德春在1984 年第4 期的《中国翻译》上首先发表了一篇题为《论翻译单位》的文章. 以后,有关“翻译单位”的论述纷纷涌现,其集中表现为:(1)词和小句是翻译的单位;(2)句子为翻译的单位;(3)句子以上层次(包括句群、语段、语篇)为翻译的单位;(4)以文本整体为翻译单位;(5)以诗歌中的意向组合为翻译单位;(6)以主述位结构作为翻译单位.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各家对翻译单位都提出了新的见解,但是各家立论之间却彼此孤立往往不能包容.并且上述的翻译单位都是静态的,静态的翻译单位无法满足翻译这一动态的要求.那么如何选择一个既能满足翻译单位本质属性又可以解决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的单位呢?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重新审视翻译过程,提出把概念作为可以选择的单位来讨论翻译问题.

2.翻译过程的再认识与概念

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认知被认为是人类自身对客观世界的经验概念化、结构化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认知其实就是概念的形成和应用.那么,认知翻译就可以理解为译者对一种语言表达的概念如何理解,随之形成其本国语的概念,然后形成本国语言的过程.

概念被认为是思维的起点.不同的人群对一个物体和一项活动的概念实际上是没有差别的.有差别的是不同的人群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物体和活动.而这个没有差别的概念,恰恰使得将一种语言的原文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译文成为了可能.

作者写作原文的时候,是作者的思维激活大脑中的概念,而在译者翻译的时候,是原文的语言激活译者大脑中的概念.在作者的思维激活了他大脑中的某些概念的过程中,是直接的事物(抽象的和实体的)转化为概念模式,即事物→概念的模式,而作者的语言激活译者大脑中的某些概念,是语言转化为事物,又转化为概念模式,即语言→事物→概念的模式.这一差别就造成了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过程中的困难.一篇质量过硬的译文就在于“语言”这一环节在译者脑中正确激活了“事物”这一模式,译者使用译语表达了跟源语言指代相同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的等值翻译.

3. 概念作为翻译单位

国内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关于翻译单位的看法,有从语言学派的结构切分入手,有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有的以篇章语言学为理论基础.这些切分方法归根结底都可以看做是概念划分法.例如:语言学派结构切分法提出翻译单位可以是词、短语、甚至是句子,然而从根本上看词、短语、句子本身就是概念的表达形式.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把小句划分为主位(小句信息的中心议题)和述位(围绕主位展开的实际内容).根据语言的元语言特性我们可以指出“主位”和“述位”既指代这两种名称概念本身涵义也指代实际话语中的“中心议题”和“实际内容”,而无论哪一种指代都可以看做是事物在人脑中概念的转化.“篇章是由概念和概念间关系组合而来的表象与知识的含义连续体.”所以提出以语篇作为翻译单位的实质就是以概念作为翻译单位.下面以实际例子来做具体讨论:

(1)班主任老师一走进来,教室就变得鸦雀无声.

Once the head-teacher entered in, the classroom turned to be in a dead silence.

汉语“鸦雀无声”的意思是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原句的根本用意是要表示教室极其安静.这四个字是教室非常安静这一客观现象在作者脑中刺激得成反映的结果.所以若真正了解这句话背后所代表的真正概念就不会翻译成“no bird’ cheep was heard”.

(2)A: 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

B: coffee can help me wake up.

这句话其表面意思是“你想要点咖啡吗?咖啡会让我清醒”.这两句话似乎答非所问.但是仔细思考B的回答,应该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他想要表达自己需要咖啡,也许自己很困,用咖啡让自己清醒.第二章是他不想要咖啡,咖啡会使自己兴奋而睡不着觉.二者的其中任何一种都需要译者深度了解这句话所代表的概念含义.从字面意思无法得出正确的翻译结果.

(3)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要翻译好这句话的关键是要真正理解 “roses”和 “thorns”的意思,其二者的字面表示玫瑰和荆棘,引申含义就是苦和乐.以概念作为翻译单位在这句话的实际应用就是,以这两个词所要表达的概念为单位,即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概念.所以我们既可以翻译成“人生道路铺满鲜花也布满荆棘”,还可以表达成“人生有苦也有乐”.具体采用哪一种翻译需要根据具体的文体来操作.

总结上述的例子,我们发现以概念作为翻译单位可以充分满足翻译单位的动态性灵活性这一特征.在实际翻译时,不以某一固定的词句或者语篇作为单位,而是以其要表达的深层次涵义或概念来翻译文章,就不会拘泥于一种固定的翻译模式,相比较其他的翻译单位更具有优越性.

4. 结论

认知语言学剖析了翻译过程的本质,让我们清楚了解到翻译与概念的密切关系.翻译过程是动态的,概念也是抽象不拘泥于表面形式的的.采用概念作为翻译单位,再现源语言的语义内涵,才能得出更符合三大准则的译文.所以,概念是一种理想而又容易操作的翻译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