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投资绩效现状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569 浏览:153973

[摘 要]本文对社保基金投资绩效研究进行总结.在国内和国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和归纳,对我国当前对社保金投资绩效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予以分析.最后文章指出结合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的运营绩效评估研究,通过确立我国社保基金运作管理的原则,筛选和组建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规范社保基金管理人的行为,提高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水平与经营业绩,对于促进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健康发展和制度完善,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 键 词]社保基金投资绩效综述

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与投资运营管理的绩效问题,即社保基金投资的效果到底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投资收益,是学术界与实务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国外学术界对基金估值和绩效评价理论的研究盛行于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后转入了业界的实务操作和学界的经验分析.社保基金运作的绩效如何,主要取决于社保基金资产运作管理水平与效率,它决定着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与投资效果.其理论基础是资产定价、资产组合以及有效市场理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金绩效评价研究

20世纪30年代,欧美基金业绩评价的最简单直观方法是基金的单位净资产与投资收益率.但未考虑基金的风险特性及面临的市场状况,由此也导致对基金业绩实际情况的高估或低估.

比较典型的理论模型,如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这是一个市场均衡模型,它表明每一种金融资产的期望超额收益都与某个特定的市场组合的期望超额收益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回报,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系统风险.证券选择与组合构造能力高的基金,通过充分分散化的投资组合,可以消除单个股票带来的非系统风险,若想获得更高的回报,则须承担更多系统风险.

2.投资基金业绩研究

关于投资基金业绩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1)基金的整体收益是否超过了市场收益,(2)超过市场收益的部分有多大比例可归功为基金经理的投资才能,(3)基金的业绩能否长期持续.大部分学者的实证研究都表明基金的业绩比相应的消极投资的市场指数要差.Carhart(1997)的4因素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基金绩效在1年内的持续性,却无法解释较长时期的持续性,同时发现,投资者购写前一年末表现最好的基金而卖掉表现最差的基金,当年可获得8%的收益.一定意义上解释了投资者大量购写和交易基金的原因.

总之,国外对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较大程度上是围绕对市场有效检测定的检验.若市场有效,考虑到基金的运作管理成本,基金的业绩一定无法超过市场,但若现实的市场非有效,存在某些被错误定价的证券,基金就可以凭借一定的策略获得连续、意外的投资回报.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关注的研究热点也只是放在国外已有的理论引进解释和实证结果是否适用于中国市场的问题上.李静钟、朝辉(2004)对如何提高社保基金绩效进行对策建议,指出社保改革的核心是做实“个人账户”.面对如此之大的养老金规模,偏低的投资收益将不能实现养老金有效保值增值.同济大学周光霞在(2005)《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中本文基于养老基金越来越多地通过资本市场来达到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来研究养老基金投资绩效的评价问题.所以对于养老基金的投资绩效的评价也不能完全照搬基金的评价方法,应该在理解养老基金投资特点的前提下,提出养老金的独特的投资评价方法,借此来对一定时期内的养老基金的投资绩效做出正确的判断,总结经验,从而有利于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3].刘子兰、陈晓红和李红刚(2007)在《B―S期权定价模型与社保基金最优费率研究》中指出委托投资最优管理费虽然这是一个不低的费率水平,但是,理事会已经将收益率波动风险转嫁给了投资管理人,如果收益率超过上限水平,则投资管理人有权占有超额收益.李映辉、钟贵江(2007)针对上海社保案从审计角度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绩效进行研究,对绩效审计的基本框架做了探讨.


三、结论

因为社保基金对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要求不同于普通基金,所以,在社保基金绩效的评价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指标,并能够将其置于收益性之前,安全性是社保基金投资过程中第一位所要实现的目标,这是绩效评价不能同于普通基金的最根本原因.

目前对于社保基金绩效的研究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社保基金作为市场主体出现的机会较少,所以大多数主体对其绩效评估采用和普通基金一样的方式,这容易导致社保基金投资人和相关责任人的短视行为,最终侵蚀参保人利益.与社保基金本身特性相结合进行研究是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深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