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改革攻坚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34 浏览:19172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从摇篮到坟墓,我们的生活无不受政府活动的影响.”政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纠正市场失灵、收入再分配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存在市场失灵的同时也存在政府失灵的情况.

政府是一个非市场机构,其收入来源于税收等,支出则用于提供公共开支等,收支状况如何对政府来说并不重要,缺乏像企业那样的市场硬约束.因此,政府缺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动力.政府实际上是一个垄断性组织,政府机构没有竞争压力,它提供的怎么写作往往是唯一的,不像企业那样面临着别的企业的竞争,因此失去了提高效率的重要刺激.政府机构绩效评判的标准十分困难.对企业来说,利润是评判企业绩效的根本性标准,但是对政府机构的绩效来说,其标准的设定则十分复杂和困难.因此,很难对政府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不利于政府效率的提高.


由于政府行为缺乏竞争性和非营利目的性,很难全面准确地核算社会成本,从而导致政府会计缺乏成本核算动机,使得政府各部门降低成本的动力弱化,加之社会监督机制的不完备,从而使得政府低效率运行.减轻和克服上述政府失灵现象的手段之一,是向公众提供更透明和全面的监督信息.失去监督就会产生“权力寻租”和更严重的腐败.在可能范围内,提供尽可能多而全面反映政府行为活动的信息,良好的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系统对于公共支出管理以及政策的制定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此次政府会计改革所调整的对象正是反映政府行为活动信息的重要一部分.新中国建立以来,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为62亿元到2008年超过6.1万亿元,增加了53倍;全国财政支出规模从1950年的68亿元,扩大到2008年的6.26万亿元,2009年预算安排7.62万亿元,增长了1120倍,最大的变化是,财政运行模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建设财政,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的基本理念是,政府财政应当侧重于向社会提供社会保障、科学教育、卫生保健、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以弥补市场失灵,为市场主体营造一个规范、公平、稳定的竞争环境.“公共性”成为公共财政的本质特征,政府很少或者不再提供私人产品.毫无疑问,政府职能的转换和市场体系的完善已经为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然而,现行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预算会计体系,已难以适应公共财物体制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难以担当其提供社会各方所需政府会计信息的重任.如何提升政府支出管理绩效,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反映和防范财政风险,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全面反映政府经济资源、现时义务和业务活动全貌的会计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路径摆在眼前,毕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例所处国情与我国大相径庭.中国未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将按照“总体规划,先易后难,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原则,重点研究解决界定政府单位范围、构建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制定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确定实施权责发生制的程度以及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问题.

此次政府会计改革从高校、医院试点,推广至所有事业单位,再到行政单位,直至总预算会计的过程中,存在着若干不可预期的因素,然而,这实质性的第一步即将迈出.在完成本期专题采访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新制度尚待打磨与商榷之处,然而,更多的是实务工作者、理论研究者、决策层传递出的理性与信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坚信,这次与修订企业会计准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会计改革,不仅对业界具有深远影响,还将造福于国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