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理基础与教材体系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429 浏览:153437

财政部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学科和课程的发展都有相关的理论作支撑,理论的发展来源于实践的需要,又高于实践.财务与会计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不断发展,以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对财务与会计实务的需求.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必将随其相关理论基础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丰富和创新,以满足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笔者根据新的社会经济需求,结合财务分析的理论基础,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视角以及财务分析课程定位的视角来构建财务分析教材的内容体系,同时也为相关财务分析教材提供理论支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对财务分析理论基础和内容创新的研究形式主要有教材或专著和论文.理论基础研究主要以论文形式出现,主要沿着两条路径展开:一是财务分析学的定位(张先治,2007;);二是财务分析的支撑理论:财务与会计目标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李心合,2001;连彬,2005;黄世忠,2008;任家华,2012).关于内容创新研究主要以教材或专著为主,论文为辅的形式进行,主要也是沿两条路经展开:一是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现代财务分析框架(李心合,2006;张先治,2007;黄世忠,2008;任家华,2012);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传统财务分析内容的增加与创新(黄国良,2005;李峰,2006;王化成,2007;张远录,2008;姜国华,2008;朱学义,2009;张新民,2011).主要观点如下:关于理论基础研究,张先治(2007)通过财务分析与各学科的关系提出财务分析定位于边缘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任家华(2012)提出财务与会计目标理论的发展决定财务分析的目标定位;李心合(2001)提出信息不对称理论为财务分析提供了必要.关于内容创新研究,李心合(2006)提出应将价值创造、战略、价值链或价值网、生态化等,都纳入财务分析体系的观点;张新民(2011)提出要透过财务报表看企业战略、价值和风险等观点;朱学义(2009)提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人才决策需要,建立“初级财务分析”、“中级财务分析”和“高级财务分析”体系的观点.综上,国内外专家学者依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无论财务分析的理论基础、内容框架,还是方法体系,均已做了不少相关研究和应用,这为构建一个全新的财务分析体系提供了大量启示和重要参考.但总体而言,目前研究视角主要以微观信息使用的需求为导向,需要后续研究能拓展到中观宏观视角,且根据财务分析的定位创新财务分析内容,大部分学者侧重于某单一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系统化.


二、财务分析理论基础与创新依据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资本运作和投资分析的日益现代化以及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使财务信息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财务分析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财务分析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张先治,2007),财务分析方法越来越科学合理,这些对传统的财务分析提出了新的挑战和研究领域.

(一)财务分析内容构建的目标理论与创新依据实务中财务分析的发展需要起指导作用的相关理论作支撑,而任何课程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构建都离不开与之相关支撑学科的理论基础,尤其是相关学科的目标及其应用领域的目标.以会计学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效率与结果进行评价,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的财务分析,其目标必然与企业会计目标和财务目标一致.

(1)会计目标理论.会计目标定位随外部经济环境而动态调整,会计目标理论的研究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以目标为起点的会计准则制定日益受到重视,而会计目标理论研究真正进入高峰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这两大学派产生的外部经济环境和适用的财务报告目标各不相同,受托责任观适用于资本市场不发达,所有者和经营者十分明确,不需要第三方作为相似度检测的情况,财务报告目标是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几乎不考虑资源委托人之外的信息使用者;而决策有用观是在证券市场日益规模化和成熟化的背景下形成的,财务报告目标是提供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关注“潜在的”信息使用者.我国上市公司90%以上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成,所有者和经营者不能十分明确,受托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我国国情,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也不太发达,决策有用观也受到一定限制,但资本市场化加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财务会计需面向资本市场提供信息,决策有用观更符合现实逻辑(2008,周长鸣).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现行会计准则也明确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同时也反映受托责任的情况,并且进一步指出报表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目标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更倾向于决策有用价值.

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我国会计目标理论定位的转变,必然促使财务分析内容不断丰富与创新.根据决策有用观,财务分析目标理应为报表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信息.而报表使用者根据对财务信息需求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企业)、中观(行业或产业)和宏观(国家)视角的信息使用者.以此为依据,财务分析的内容应突破传统的以微观视角为主的局限性,跳出纯粹的、单一的财务分析限制,将微观的财务分析拓展到宏观和中观领域,预测我国整体的财务经济运行态势,满足各层面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创新财务分析的内容.因此,我国目前财务分析的内容应包括微观视角的财务分析、中观视角的财务分析和宏观视角的财务分析.其中微观视角的财务分析主要满足投资人对企业财务状况、企业价值评估的需要;中观视角的财务分析评价一个行业的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势以满足相关部门的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等需要;宏观视角的财务分析主要为了提供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具有全面影响的财务信息.现行经济环境下,财务分析教材内容的创新点就是要提高财务和会计信息在中观或宏观经济决策中的功能与影响.(2)财务目标理论.企业财务目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动态性,是与相应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西方企业财务目标主要经历了筹资数量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企业财务目标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不管是西方还是我国,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财务理论的发展,财务目标都趋同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方向.未来企业价值评估或预测、项目价值评估和价值创造将是财务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以此为基础,现代财务分析的内容必将打破传统的评价、解释公司过去的绩效为主的局限性,企业价值分析的引入将是财务分析的一个重大突破与创新.因此,财务目标理论的发展决定了现代财务分析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基于价值视角的财务分析.

(二)财务分析课程定位与创新依据随着财务与会计、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与实务对财务信息需求的扩大,作为边缘性学科的财务分析在连结财务会计学与相关学科中的地位与功能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财务分析,其定位应该是融会贯通于专业或学科之中,成为各学科或专业课程知识融合的一座桥梁.与财务分析课程紧密相关的专业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财务信息应怎么写作于企业的所有使用者,而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每一门课程都是怎么写作于企业管理某一个方面,因此财务分析课程内容应怎么写作和反映每一门课程,成为财务与会计专业各课程知识融合的一条连结线.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尽管侧重有所不同,但就核心课程而言,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审计学》和《投资学》等.因此,从《财务会计学》课程来看,财务分析的内容应包括通过报表看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此部分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核心内容);从《成本会计学》课程来看,财务分析的内容应包括通过报表进行企业成本控制和成本战略等分析;从《财务管理学》课程来看财务分析应包括透过报表看企业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等分析;从《管理会计学》课程来看,财务分析应包括透过报表看企业管理控制和管理决策等分析或看企业经营者绩效;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看,财务分析应包括透过报表看企业战略、企业风险控制和企业或行业核心竞争力等分析;从《投资学》课程来看,财务分析应包括透过报表看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或证券投资决策等分析.因此,随着相关专业或学科课程设置的更新,财务分析内容应以环境出发,不断创新,搭建一座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的桥梁.

(三)财务分析方法体系与创新依据财务分析方法体系由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组成,但定量分析是基础.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方法.随着财务分析内容的变革与创新,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体系已无法满足现行财务分析的需求,为此,必然带来财务分析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1)微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方法创新.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基本上是从微观出发,从财务与会计的视角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由于会计目标与财务目标理论的转变、财务分析课程定位的变更以及社会对会计信息需求范围的扩大,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企业价值视角下的财务分析、战略视角下的财务分析、社会贡献视角下的财务分析和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财务分析等方面内容将构成现代财务分析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满足这些分析内容的需要,无疑需要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一个新的微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方法体系.这个方法体系应以基本的财务指标为基础,结合企业价值、企业战略、企业社会贡献和企业核心力等方面的需要,利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如结构方程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等方法来构建.

(2)宏观和中观视角下财务分析方法创新.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外部经济社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变化,使得宏观和中观信息使用者成为财务分析的重要主体之一.王化成(2013年)明确提出“会计信息过去只是在微观企业产生影响力,现在需要对微观企业会计数据加以提炼,可以反映某一行业、整体企业乃至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提供增量信息和参考依据.”并提出可以利用会计数据来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情况、预测前景走势,提升会计的决策支持作用和地位,增强会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李挺伟(2013年)也提出要编制微观特点的财务指标、中观特点的行业财务指数和宏观特点的综合财务指数来反映企业盈利模式和成长性、行业的发展规划和宏观经济运行.因此,宏观和中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应以编制会计指数或财务指数来满足分析的需要,当然会计指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国专家学者正在根据社会经济对会计信息需求进行研究与探索.

三、财务分析教材现状分析

目前财务分析教材的名称存在差异,有财务报表分析、财务分析、会计报表分析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等多种提法,但这些名称的本质是相同的.笔者选择了2001年-2013年出版的18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内教材,包括“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会计学(或经济管理类)系列规划或精品教材以及东北财大、高等教育、北京大学、上海财大和立信会计等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材.同时选择了五本西方主要的财务报表分析教材.主要情况见表1和表2.从表1可知,十余年来,财务分析教材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概述、能力分析、报表分析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需求和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部分教材开始涉及价值分析(王化成,2007;姜国华,2008;刘文国,2009;张立达,2013);部分教材尝试桥梁功能,与管理会计(黄国良,2005;黄世忠,2007)、成本会计(张远录,2008)、风险管理(姜国华,2008)、审计(张立达,2013)和财务管理(张新民,2008;杜晓光,2012;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12)等课程的知识融合起来,为各科知识在财务分析过程中的运用提供一个平台.在财务分析方法上,18部教材基本上都包括了财务比率、趋势分析、综合分析等主要传统分析方法,但部分教材根据财务信息需求和财务分析内容变更,开始运用数理统计学或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满足分析的需要,如分析软件(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12)和统计学方法(陈少华,2011)等的运用.另外,从十余年财务分析教材内容的纵向发展来看,教材内容体现出了与外部经济环境相关性,与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财务预警和可持续发展等现实问题相关的财务分析越来越多.从表2可知,西方五本教材的基本内容与我国的教材具有一致性,主要包括概述、报表分析和会计分析(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从具体内容来看,西方教材除了上述内容外,信用分析、风险分析和价值分析也是其主要内容,在特殊项目分析中,与审计、流量和并购有关的财务分析也占一定份量.

与我国教材相比,西方教材在内容上比较重视信用、风险和价值分析,且会计分析和报表分析的侧重点也有差异;从分析方法看,西方教材对财务比率与综合分析法的强调较少,而统计学或其他方法的运用相对较多;在语言表达上,我国教材比较正式、理论性较强,西方教材较为灵活,大部分都以提问或小案例引入的方式做标题,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四、财务分析教材体系构建的创新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上述财务分析的理论基础与创新依据,结合国内外财务分析教材的发展现状,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是为满足利益相关者决策的财务“信息需求”.因此,财务分析不管是方法的选择,还是内容的构建,必须体现“需求”的内涵,即财务分析教材方法体系和内容体系的构建应以如何满足决策者的“信息需求”为基本导向,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知识体系.鉴于此,笔者构建如图1所示的财务分析教材体系.

(一)第一部分:财务分析导论导论部分是财务分析教材的一个定调和基础,为后面的内容奠定方向.应由四个部分组成:财务分析的理论基础、财务分析的信息需求者分析、财务分析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以及财务分析课程的定位和目标.此四部分内容相互依存,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根据支持实践的理论基础来分析财务信息需求者,根据不同信息需求者的具体需求确定财务分析的目的,以财务分析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为基础,结合信息需求者的目标来定位财务分析课程.

(二)第二部分:财务分析方法体系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是根据财务分析目标与理论基础,为满足不同层面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确定的.具体包括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数理统计或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及专门针对中观和宏观需求者的分析方法.传统的财务分析法主要是针对微观层面而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方法,是其他分析方法的基础,包括财务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数理统计或计量经济学方法主要是为满足信息需求者对价值、风险与预警等方面的需要而选择的,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结构方程法和ANN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把微观财务分析拓展到中观和宏观领域的方法主要有财务指数法和会计指数法.

(三)第三部分:财务分析内容体系财务分析内容体系按不同的标准可以构建不同的体系,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视角来看,其内容体系由微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和中观与宏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构成;从内容的发展来看,可分为基本内容和创新内容.笔者以第二种标准为基础,并将以微观、中观和宏观为视角所需的财务分析内容融合于其中,以此构建一个全新的财务分析体系.(1)基本内容.基本内容主要是目前财务分析教材的基本框架,倾向于微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具体包括财务报表分析、四大能力分析、四大活动分析、趋势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等内容.该部分内容一方面满足微观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为创新内容奠定基础,是财务分析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创新内容.创新内容主要包括两个视角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课程定位的视角和中观宏观的视角.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财务分析课程定位于各相关课程的桥梁,由基于战略管理、基于风险管理、基于信用管理和基于价值管理等方面的财务分析以及从审计学、管理会计学和投资学的视角等方面的财务分析构成,此部分内容主要也是满足微观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息需求.中观宏观视角的财务分析主要是运用财务指数和会计指数将微观领域的会计数据运用到行业或整个财务经济运行之中,以满足制定产业政策或宏观经济政策的财务信息需求.

(四)第四部分:财务分析的应用财务分析的应用是运用财务分析方法,结合企业、行业或整个经济实际情况,对财务分析内容的运用,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微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应用.以某上市公司为案例,针对基本内容进行财务分析,同时分别从战略、风险、价值、信用等视角对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2)中观宏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应用.以某行业或地区的企业为例、运用财务指数和会计指数对某行业或某地区的财务经济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案例:不同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和社会贡献分析;小微企业财务状况评价与社会贡献分析――以某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