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教师诊断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的校本教研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98 浏览:21795

考试是目前教学中不可逃避的检测教学结果的评价手段.在目前“轻负高质”的背景下,试卷需要考得“高效”――教师通过试题的命制与检测,准确地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在,并及时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命制高效的英语试卷的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来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诊断及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达到“减负”的目的.

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教师知道自己要教什么.教学目标有细化,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落实教学目标.一张好的试卷的最低标准是:教师知道自己要考什么,考查的内容是教师所教学的内容相关联,做到“教考归一”.同时需要考查的内容有细化,以不同的方式去考察、预测学生会怎么答题.从而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因为此,《双向细目表》已经成为命制试卷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经常运用在理科领域(如数学、科学等),因为理科的知识有系统,能使用“双向细目表”来把握考点,确保一定的知识覆盖面.而针对英语的语言点多,各语言点之间没有系统性,相关性.能不能利用《双向细目表》的优势来命制初中的英语试卷呢?我们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

一、第一次尝试

在2012年10月的第一次段考中进行了第一次的尝试.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我们从英语的“单选题”为切入点,根据英语考试中自身的学科特点,制定《双向细目表》,并以此为依据命制英语试卷中的“单项选择”内容.具体实施:

(一)把每个单元中需要利用单项选择题来检测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写出出题的意图,也就是“所需检测的教学目标”.同时写出这些内容所在的单元.这样各单元内容的考题在“单项选择”的分布可以均衡.

(二)为了让老师能对学生的考试有期待,特设置了“该题的难度系数预测”.如上述20题的难度预测为0.5,而第23题的难度预测为0.8.

(三)考试采用电脑阅卷,所以很快就会得到各班以及整个年级英语的小分数据.他们分别是:平均分;标准差;满分率;零分率;难度;区分度;选A的比率;选A的比率;选B的比率;选c的比率;选D的比率;选留空率.

(四)把表中的“所需检测的教学目标”和“预计难度”两列插入其中,就得到上述表二.从表二可轻易地看出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如: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使用,老师的预测是0.5,而学生实际考查中的得分率只为0.27,可以看出老师的判断和学生实际对知识点掌握之间的差异.如: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介绍得分率为0.96比老师预想的0.8要好得多.


(五)从数据中,老师可以精准地知道每个选择题中,有多少学生选了A选项,有多少学生选了选项B等等.这对老师的有针对性的试卷讲评提供了有力帮助.

通过这简单的十个选择题的“双向细目表”制定,使老师迅速了解到学生所掌握知识点的程度与分数之间的对应.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信息.它能让我们更好、更精准地了解所任教班级的学情.课题组欣喜地同时,决定进行再实践.把“双向细目表”的范围扩展到整个试卷.

二、再实践

经过了几轮英语命题――磨卷――检测――数据分析――课堂反馈的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如下具有校本特色的英语试卷命题的流程:

1每个备课组的教师负责1-2个单元的“双向细目表”制定.

2以备课组为单位讨论并完成“双向细目表”的整合.

3由一位教师负责,根据“双向细目表”的要求,寻找适合的题目并进行组卷.

4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磨卷,查漏补缺.

5任课老师根据“双向细目表”及本班的学情,预测难度系数.

6测试――网络阅卷――分数的分析与反馈.

7利用数据进行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

8确定教学补偿的措施.

讨论并进一步挖掘表格中各类数据的信息量,为老师教学自我诊断所用.如:因为英语测试中选择题的数量较多,在整卷的数据分析中,各班都出现了个别题的“留空率”.顺藤摸瓜,找到各班忘了填涂个别选项的“马大哈”学生.展示证据,对其的教育的影响更为深刻.

三、再实践后的反思

1通过利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英语试卷的实践,促进了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双向细目表”非常细致,不可能由一位老师独立完成.需要团队的合作.这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交流提供了机会和有效的话题.同时,在整合细目表及初步完成试卷后,更需要备课组合力进行磨卷和修改.

2提高了教师对自身教学、学生学习的诊断能力.通过研究和探索,目前我们的英语测试一直坚持自主命题,老师能通过对测试的诊断,来反思教学.并逐步了变成自己的工作常态.

3使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趋于一致.让“教与学’的互动更有效.通过命题的研究及试后的分析,使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的学习辅导和指导更具针对性.

利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英语试卷的校本研修系列行动使学校的教学管理站在老师的身边,和老师们“肩并肩”,一起把试卷从常态走向精细化,使老师的命题分析从常态走向精细化,使老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从常态走向精细化,使老师对自身教学的诊断从常态走向精细化,从而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从常态走向精细化,我们已经向着教学的“轻负高质”迈近了一步,同时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实践,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一些等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文晖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