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代数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167 浏览:30648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代数时,要经历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是在小学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

为了克服七年级新生对这一转化而引发的学习障碍,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代数初步知识”这一章的教学.它是承小学知识之前,启初中知识之后,开宗明义,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重要环节.数学中要把握全章主体内容的深度,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再讲述如何列代数式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代数式的一些初步应用知识.要注意始终以小学所接触过的代数知识(小学没有用“代数”的提法)为基础,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与复习,并适当加强提高.使学生感到升入七年级就像在小学升级那样自然,从而减小升学感觉的负效应.

七年级代数的第一堂课,一般不讲课本知识,而是对学生初学代数给予一定的描述、指导.目的是在总体上给学生一个认识,使其粗略了解中学数学的一些情况.如介绍:①数学的特点.②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③初中数学学习展望.④中学数学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包括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和考核等⑤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的关系.⑥动机、意志、性格、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的联系.

学生对于数的概念,在小学数学中虽已有过两次扩展,一次是引进数0,一次是引进分数(指正分数).但学生对数的概念为什么需要扩展,体会不深.而到了七年级要引进的新数――负数,与学生日常生活上的联系表面上看不很密切.他们习惯于“升高”、“下降”的这种说法,而现在要把“下降5米”说成“升高负5米”是很不习惯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一时更不易理解.所以使学生认识引进负数的必要是七年级数学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难点.


本文url {$getarticleurl}

我们在正式引入负数这一概念前,先把小学数学中的数的知识作一次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注意到数的概念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逐渐发展的,也是由原有的数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而引发新数集的扩展.即自然数集添进数0→扩大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添进正分数→算术数集(非负有理数集)添进负整数、负分数→有理数集等.这样就为数系的再一次扩充作好准备.

正式引入负数概念时,可以这样处理,例:在小学对运进60吨与运出40吨,增产300千克与减产100千克的意义已很明确了,怎样用一个简单的数把它们的意义全面表示出来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这种相反意义的量在生活中是经常地接触到的,而这种量除了要用小学学过的算术数表示外,还要用一个语句来说明它们的相反的意义.

如果取一个量为基准即“0”,并规定其中一种意义的量为“正”的量,与之相反意义的量就为“负”的量.用“+”表示正,用“-”表示负.

另外,对于运算结果来说,计算的结果也不再像小学那样唯一了.如|a|,其结果就应分三种情况讨论.这一变化,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代数式的运算对他们而言是个全新的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一难点,必须非常注重,要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尚不能透彻理解这些运算法则,所以在处理上要注意设置适当的梯度,逐步加深.

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思维的不稳定性以及思维模式的尚未形成,决定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将是初一学生面临的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往往是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因为学生解题时只习惯小学的思维套用公式,属定势思维,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思路狭窄、呆滞,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七年级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①抓不住相等关系;②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③习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相等关系.

这头一个方面是主要的,解决了它,另两个方面就都好解决了.所以,小学数学第八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一要使学生掌握算术法和代数法的异同点,并讲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二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加强把实际中的数量关系改写成代数式的训练,这样对小学生逆向思维有好处,使较复杂的应用题化难为易.七年级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参与进去,从而形成和发展具有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

要让学生始终参加审题、分析题意、列方程、解方程等活动,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和解题方法及优越性,这其中审题应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要想法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找不出相等关系,方程就列不出来,而找出这样的等量关系后,将其中涉及的待求的某个数设为未知数,其余的量用已知数或含有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方程就列出来了.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形成“观察―分析―归纳”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整个数学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告诉学生,有些问题用算术法解决是不方便的,只有用代数解法.对于某些典型题目在帮助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出后,同时与算术解法作比较,使学生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逐渐摒弃用算术解法做应用题的思维习惯.

总之,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升入初一后,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作为初一数学教师,认真分析研究有关问题,对搞好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衔接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