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科研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30 浏览:16929

【摘 要】阐述在体育科研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取得的成效.

【关 键 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体育科研论文写作原则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0118-03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围绕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该教学法将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题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自主探究式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目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计算机等工科教学中广泛应用,而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高专体育科研论文写作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改变传统“讲授例文”的公式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知识探究、相互协作和综合实践三大能力.

一、在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前一种新的教法与模式,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使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而且让学生走出单纯的理论灌输,从实践中理解知识,从实践中培养科学的价值观,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主动构建起探究、实践、思考、运用等心智活动的学习体系.

体育科研论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体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教学中,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还要掌握具体的科研方法,并且对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新颖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以及得出新的研究结论,具有明确的目标性.体育科研论文的前提是客观实际,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科研论文写作教学,借助现代化的科技工具对体育科技成果、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已成为先进的传播交流手段.在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在强烈的任务驱动下,将课堂变成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互动、学生相互协作的动态教学,让学生借助教师、同学的帮助,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通过对相关科研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分析论证和实践运用,实现获取知识、得出成果的科研知识构建过程.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设计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使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而且能让学生走出单纯的理论灌输教学模式,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获取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应用.

三、在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一)鲜明突出的科研主题原则

在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有定位准确、主题鲜明的科研主题.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为主,围绕科研论文的主要论点和结构,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要突出创新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科研内容,设计明确具体的论文主题,设计的任务主题要紧扣学生真实的学习实践,贴近日常生活经验.从科研论文主题的确定,到论文架构层次的谋篇,从论点论据的提炼,论证资料的选择到论文步骤的制定,做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灵感激发落实到独到的视角、深邃有力的论证、翔实丰富的材料表现以及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成果上来.通过从小到大,由点及面,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教学,使学生在感受知识的应用后自主创新,训练主题突出、论据确凿、论证有理、结论新颖的体育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二)储备充分的理论知识原则

扎实、充分、储备丰厚的理论知识是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任务设计的重要一环.在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任务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以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事项为主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教师把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进行分解,量化成一个个具体微观的“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提炼概括知识重点的目的.科研论文主题确定之后,学生结合生活化、情景化的“子任务”,以科研论文的论点为核心,进行有价值的论证材料储备与选择.对理论素材进行选择分类,分清哪些是直接论证的论据,那些是间接论证的论据,让原本抽象、枯燥的科研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显现出真实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用以往学习过的理论概念、知识点,以此焕发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三)强化实际操作的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强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突出特点.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远非一般文体写作技巧的讲解,它不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更具有实事求是、立异创新的科学性.从谋篇布局到完成文稿,必须按照规范的结构模式进行,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具备多门学科的知识,多方面的能力和方法.论文所反映的科研成果能否迅速向社会传播并被认可,取决于科研论文的写作水平.这表明,一篇高质量的体育科研论文既是内容与形式的合一,也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因此,体育科研论文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走出空洞的概念积累和被动灌输的学习模式,加大实际操作的实践比重,课堂上敢于提出质疑,才能逐渐提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科研论文写作前的资料搜寻、引用文献的词条检索、规范标题的启发借鉴、图表制作等,都可以让学生凭借电脑、多媒体等手段来实现.这种突出实践操作的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四)层次分明的任务设计原则

体育科研论文规范的写作要求,决定了课堂教学层次分明的任务设计.从科研论文的主题、序论、本论到结论,步步深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根据各阶段的知识点与难易度,确定不同的学习层次.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分类设计不同难易度、不同水准的目标任务,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高低,反应速度有快慢,性格存在差异,故而教师要立足这些特点,因人制宜,分类分层施教,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宗旨,倾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习惯和多元思维能力,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四、在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实效

情境创设确保了教学目标实现

高专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无疑有它相对枯燥的一面,这是其自身特点决定的.此前,学生之所以感觉乏味厌学,是因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填鸭式讲解,始终不变的是泛泛说教模式的重复.这种“上讲下听”框定了学生僵化的线性思维,往往是教师课堂投入多,学生理解收获少,造成学生对体育科研论文的理解是平面的、静止的、片面的,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完成的科研论文是“千稿一面”.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后,教师联系实际创设的教学情景,将学生变为课堂主体,如同“真实再现”的真实场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学习思维.这种真实性高、贴近性强的情景刺激,使学生的智力和意志得到挑战,学生带任务进入课堂,过去的静态听讲变成了动态的协作探究,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在循循善诱的启发下,逐步得以实现.

任务驱动法提升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法引入课堂教学后,学生的自由度相对扩大,教师的管束力在形式上“减小”,这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改革,带来的是学生认识、发现、解决、处理问题能力的整体提升.例如,根据教师的任务设计,学生在准备科研论文材料的选择中,学会了多层面、多角度分析概括,在提出问题、解决疑问、推理判断中,摒弃了传统的思维定势.特别是在实地调研中走出课堂的学生,发现社会是复杂的,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概念背诵,也不是公式化的材料堆砌,而是构思精密、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论证透彻的创新过程.学生只有在积极的学习思想、灵活的探索方式的前提下,抓住并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掌握知识、分析研讨、自主拓展等方面的优势,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进而在掌握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技能的同时,举一反三地总结获取高效能的学习方法.

自主开放式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优点在于,同一课堂可以立足学目标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任务来做.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例如,学生在获取写作素材之后,如何选择、消化、吸收、提炼表现主题的素材精华,通过分组整理、分析讨论、统计汇总等,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中,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种有分有合的开放式学习,学生自觉将个人的“小我”融入集体的“大我”,在相互合作、意见交流中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进行多样化的探讨合作,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的探究式学习,能明确学习目标和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深层感受到知识的价值,达到提高综合素质、催生学习、培养团队精神、提升协作能力的目的.

五、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任务设计切忌以“偏”代“全”

体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过程,课堂任务设计中的“引力”,决定着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效力”.所以,任务设计一定要突出教学目标,融入实践,使其新颖、富有吸引力.但从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教师在任务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以偏代全,任务片面化,缺乏可操作性,将任务等同于传统讲授课中的练习,忽视利用它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信息素养.二是任务统一化,缺乏个体差异性,没有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所有学生设计同一起点的任务.三是任务设计简单化.简单化的任务远离学生的现实,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所做的课件是不同程度的“课本搬家”,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任务设计中,既要增强针对性,又要处理好难易度、详略度的总体把握以及重点、难点的科学安排.

(二)师生之间要“主”“辅”兼顾

如果说传统灌输式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功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任务驱动教学法则是重“主”轻“辅”.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当然,这种“轻”与“重”都是相对的,有的教师对“学生为主体”理解偏颇,在教学中起组织、控制的“主导”作用受到淡化和削弱.有的只注重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减少了组织、引导、管理、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致使在课堂组织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应当说,角色转变后的教师不是无事可做,而是任务更加艰巨.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并对任务完成情况作出评价.

(三)任务评价要“零”“总”结合.

教师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评价分为过程的“零评”和完成任务后的“总评”.通过“零评”,教师能够检查发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例如,学生准备的论证材料如果泛泛一般,确定的论点司空见惯,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内予以指出并调整,学生据此形成的论文就会论证无力、论点雷同.“总评”是对学生完成任务所形成的成果进行评价,“总评”不是简单的答案讲解,而是针对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生在课堂任务完成后,教师都应该作出点评,其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任务完成作出检测,及时找出陷缺.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成果予以肯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种零碎的“零评”,可以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释疑解惑,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其作用不可低估.应将学习过程“零评”与结果的“总评”结合起来,正确处理“零”与“总”的辩证关系.坚持以正面肯定为主,以欣赏激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对学生的任务成果进行正面评价,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延伸与拓展.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有独特的优势,使学生从填鸭式被动学习向探究式自主学习转变,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中,教师作为组织引导者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离开了教师的主导,一旦学生在课堂失去了组织、引导、管理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就会大打折扣,无法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教师面临的职责、任务和挑战将比过去更加艰重,要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以实践动手为重点,逐步深化课堂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振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写作》课程中的实践――以“调查报告”写作为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2]张伟.论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西安社会科学,2008(6)

【课题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体育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背景下课程设置优化与创新研究(2012JGB289)

【作者简介】滕玉凤(1965-),女,体育硕士,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质.黄昀(1974-),女,教育学硕士,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保健,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