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体育教学的思路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575 浏览:56065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37-01

1.构建和谐的体育活动氛围,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交叉进行,他们之间的配合不仅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是体育教学的计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使集体的情绪处于适度的亢奋状态,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相互激励,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这些都有利于体育训练的开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对学生的进步即时鼓励,当学生出现畏难、害怕的情绪时,能用微笑、信任的目光、激励的手势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从教师无声的语言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励,减轻心理负担,从而顺利地完成训练任务.例如,在学习纵向分腿腾越这个动作时,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方式,先让学生观察面对的是什么器械?如何跳过?以前玩没玩过类似的游戏?通过这样,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然后,利用简短的时间让各个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去练习,练习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最后,教师再进行示范,让学生明白要领,组织各小组进行训练,最后还可以进行比赛,组织学生对每个小组的动作要领进行简要的分析.在这样的问、答、议、练、比的课堂上,沉闷的局面一扫而光,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学习兴趣自然而然被激发和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极好.

2.体育教学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普遍入学成绩差,常被传统的教学观念视为中考的失败者,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和就业的压力,造成中专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自卑感、害怕考试、害怕与人交往.而有关调查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是一种良好的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的有效手段.再者,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在持续紧张的学习、工作压力下,或是在情绪消极低沉的时候,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对消除疲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大有益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健康教育专题列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课,并分配了一定的学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对学生培养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显得很有必要,也更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及时采用激励和肯定的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能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教师要通过创设运动情景,着力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培养学生情绪的调控能力.

3.把学生当孩子

传统教育的另一个极端是把学生当做成人,忽视了学生儿童天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循规蹈矩,生活在师长规定的圈子之内,不能越雷池半步.中专学生很难适应,很难做到,弄不好就缀学了,流失了,忽视了他们具有儿童的天性.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在锻炼中得到体验,在成功中体会到幸福和快乐,才能使学生顺利快乐的完成学业.

3.1体育愿望得以实现的成就感.成就感是通过体育活动获得知识、技术、技能的满足感和运动后的轻松愉悦感等.中专学生很少有这种感觉,在教学中,让学生练习引体向上,学生由不会做到能做几个甚至十几个都不觉得累,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给他表扬,给他鼓掌,给他称赞,学生本人就能体会到"我能行"的成就感.成就感得以实现后,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和强化,人格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各学科中,投入到学习中去,其他同学也得到了教育,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3.2运动中由苦到乐的满足感.快乐体育是通过学生主动克服主客观的困难,战胜了苦和累以后取得的,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学才能让学生得到满足感.只有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其过程中才能找到自我,完善自我.田径训练中,学生1500M长跑是最枯燥无味、最累的,许多学生开始无法坚持,部份学生跑完结束,老师给跑完的学生(无论成绩好还是差),要多几句赞扬评价,"不错,还真行"、"你真有勇气"、"以后肯定能工作好"等,并带领学生做好整理活动,让他们身体得到完全放松,这时学生得到由苦到乐的满足感,自己或许会暗自鼓气加油,争取下次做得更好或也积极参与其中.相反以强制性的体育训练、放羊式的体育教学、让学生自由玩耍的方式等是不能达到的,学生是不会得到满足的.


4.实施身体素质教育

首先,教师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安排计划和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采用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以达标为辅的两翼战略,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次,正确把握分寸,不断改进教法和学习方法.学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灵活性好、接受能力强,比较活跃、好动、多变、直爽、争胜好奇、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可塑性大,容易受社会、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光靠强制性的练习,学生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竞赛、娱乐等兴趣教学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俗话说:学习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引趣",因为"引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趣"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球类练习等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并随这种情绪产生进一步学习的.二是"学习"和"练习"中进行练习指导,并采用一定的身体素质强化手段,让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进行大强度、大运动的素质练习,既提高学生体能,而又使学生不觉得疲劳和枯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