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走好就业之路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50 浏览:20866

摘 要: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告诫大学生应该尽早树立就业意识.随后文章围绕了解就业形势、就业心态、就业观念的调整,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分析自我做出选择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阐述,提醒在校大学生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走好自己的就业之路.

关 键 词: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出路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近两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市场竟争更加激烈.就业是民生之本,既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高等教育的发展线路和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每个毕业生的自身发展和人生价值等切身利益,所以,除了国家、企业和学校的努力外,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如何运筹帷幄,顺利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一、了解就业形势,提升就业意识

1.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

据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阶段认定,毛入学率低于15%为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超过50%为普及阶段.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27%,中国已经步入了大众教育时代,并计划在《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完成的2020年时毛入学率达到40%.

我国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115万人,到2013年规模已达69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而扩招还将继续,入学率还将提升,对未来几年的毕业生来说,就业的压力不言而喻.

2.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最近几年,各媒体经常报道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的场面,几十上百人竞争一个岗位已经成为常态,上千人竞争同一职位的案例也频繁出现,这给即将走出校园找工作的大学生的心头笼上了一层就业阴影,他们必须要面对“僧多粥少”的现实问题.而这种差距意味着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竞争将持续升温.


3.国家主导政策,学生自主择业

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几十年来先后经历了“计划分配”“供需见面”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几个改革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一切都以市场为导向,包括就业.政府从宏观层面进行调控,学校做好推荐和相关怎么写作工作,大学生只能通过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原来的大学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是卖方市场,现在是写方市场,双方自愿选择.

在新经济形势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众多宏观微观、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制约下,曾经的“天之骄子”要走上自主择业的道路,不得不面临挑战和竞争,也就可能遭遇“毕业即待业”的困境.

二、调整就业心态,端正就业观念

作为大学生,每个人都要经历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蜕变,为了能顺利进行角色转换,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应当提前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调整好心态,以平衡心、平常心理智择业.

1.避免从众心理,选择适当的就业目标

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结合外界环境,确定个人的择业目标.择业目标应和本人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不要好高骛远,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不与同学攀比.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重要的是找准定位,而不是盲目跟风.

2.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敢于竞争的意识

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竞争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旋律.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要摒弃“坐、等、靠”的观念,摆脱被动依赖、自卑胆怯、消极等待的状况,主动出击,凭个人的实力和勇气为自己谋取一份职业,去争取自己的未来.

3.不怕挫折,培养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有竞争就有风险,求职的道路也不会一帆风顺,择业过程中可能会遭受辛苦、压力、冷遇、委屈、不公、失败、挫折,我们不能消极退缩,而应坦然相对,拿出勇气敢于向挫折挑战.失败了可以再来,因为成功便是站起来比倒下多一次.因此拥有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

4.正视社会现实,调整就业观念

很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没有得到转变,一厢情愿地调高就业期望值,往往理想与现实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具体表现在:对薪资待遇要求过高,一般中小企业不敢接受;只想留在大城市、一线城市,不愿去小城市、二线、三线城市;只想进入大企业、大公司、国家机构、事业单位等,不愿意到小公司就职;希望一步到位找到“好工作”,当白领,工作轻松,而不愿从底层做起.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适合的”才是最美好的,找到个人内外需求的契合点则显得尤为关键.

三、提升职业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是一个跳板,可以在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里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活在自己的理想中,同时,又不得不去探索和了解社会残酷竞争的一面.在校大学生应该珍惜大学时光,好好地利用大学这个平台去提升自己.活在当下,做好自己,必然会收获理想的大学生活.

1.专业学习是通向职业的桥梁

任何一个大学都可以说没有垃圾专业,因为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从理论上来讲都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设定的,只有通过了专业的学习才能胜任相关职业,专业是立身之本.专业的学习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分数高就是专业扎实,但是进入单位后,你会发现这个根本没有用!大学是一个文化与精神凝聚的场所,很多学生学到了皮毛却没有学到内涵.专业不仅是你能学到什么,更是要看你有没有学会怎么学到东西,你脑袋里装了多少东西,也就是要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当然,专业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社会实践,只有提前去感知社会,进行职业探索并付诸于行动,你才能具备驾驭市场的能力.2.合理管理时间,学会自理和独立

作为大学生要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所以,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要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事务,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大学生应该注重在有计划的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有发展潜力的素质.因此应提前做好规划,给自己一个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让自己接受新的挑战.

大学时光是短暂的,如果你经常逃课,或沉迷网络游戏、玄幻小说、聊天、逛大街、在宿舍睡懒觉等那么请你看看自己的未来.中国有一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你的责任.勤奋与堕落,必然会导致不同的人生结果.

3.学会做人和处理人际关系

做人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如何做人,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要做事,先做人,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古训说:“德才兼备,以德为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做人的道理,现在也如此,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除了看你的专业才能以外,也非常重视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成功的保证.

人活着就要与人接触、交流沟通,所以人际关系是个全球性的话题.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懂得如何与人交往,这是需要学习的.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里的人际关系相对比较单纯、简单,不足以应付一个社会,因此需要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具有一些实际本领.

总的来说,大学生毕业时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较强的能力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等,真正做到能做、能说、能合作,这样才会有竞争力.

四、多元化选择,走好就业路

近年来,随着就业竞争加剧,各高校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伴随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逐渐转变,求职渠道更加广泛,就业选择更加理智,毕业后发展路径选择呈现多元化格局,主要去路有:

1.创业

合乎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可申请财政贷款贴息,享受税收减免等国家优惠政策.但创业有风险,仅凭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据调查对于应届毕业生创业,失败的居多.

2.继续深造、考研、出国留学

许多人深造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就业,提高自己的学历,缓解就业压力,增强自己在以后的职场中的竞争力.但是深造学习也不能盲目更风.

3.公务员

通过公,进入政府及相关机构.由于目前公务员身份的终身制和福利待遇的特殊化,公务员报考持续升温,目前部分地区部分岗位的公务员岗位出现了聘任制,但报考人数还是非常多.几百人上千人报考一个岗位的情况多有出现.大多数毕业生考公务员,是在寻求稳定的职业和福利待遇.

4.企业工作

进入大大小小的各种企业、公司工作,是大部分同学的选择.通过招聘、简历、面试等环节,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竞争上岗.

5.应征入伍

本着自愿原则,学生自己报名,通过体检、政审后到部队服役,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6.基层就业

主要包括志愿怎么写作西部、“三支一扶”、特岗教师、村官、社区工作者等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就业.

7.其他渠道

主要包括自由职业、灵活就业等.

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称,近两年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和深造(升本、读研)的比例连续两届上升.近几年,除了到企业任职这一主要出路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的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就业压力的增大.对应届毕业生来说,考公务员是求稳定,考研是深造,出国是镀金,创业是实现自我,不管怎么说就业是最终的目标,在追求个人事业目标的道路上,这样什么样的途径、方式方法是个人的选择.

对每个毕业生而言,有不同的机会和选择,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同学不同的职业理想和个人选择.但是不管你走哪一条路,都应该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对毕业去向有一个清晰、理性的认识,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就业道路,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