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就业预期其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评价的

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41 浏览:24332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只是大学生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着大学生个人的生活和经济收入,还关系着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繁荣昌盛.

大学生就业预期就业指导必要性

一、大学生就业预期的结构

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包含很多内容,要进行一一列举十分困难.我们可以关注大学生就业预期的结构.

大学生就业预期结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企业发展与社会地位、管理方式与组织文化、个人发展与个人成长、工作环境与工作报酬等.大学生在就业预期中,最基本的预期就是满足生活需要,有保障.另外,大学生在就业预期中还是很重视稳定性,因此还是优先选择国企或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相比以前,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多了工作环境这一因素,而且对这一因素越来越重视.

专业不同,就业预期往往也不一样.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往往对就业预期不产生影响.

例如,对浙江某大学的一些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文科专业的学生只有5.8%的学生对就业形势保持乐观,理科专业这一百分比达到了9.2%.而对这所大学的4个年级的大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发现,对就业形势保持乐观的大学生比例相同,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估计差别也不大.

在就业预期中,大部分的大学生不再坚持专业对口.

例如,对浙江另外一所大学的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67%的认为在将来找工作时可以选择不绝对对口的专业.

二、大学生群体就业的特点

大学生群体比较特殊,不同于其他社会劳动者,大学生就业也不同于其他劳动者就业.它有以下特点:

1.就业时间十分集中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大约3至5年,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一般在统一的时间段内,实现初次就业.从每年的11月份开始,人才市场大学生就开始活跃起来,而且大部分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7月份.大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他们凭借这个优势,在劳动力市场上进行竞争.

2.人数多,就业压力大,就业紧迫感强,年龄差距小

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年龄在22岁左右,他们的读书时间大约有15年左右,这使得他们踌躇满志,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岗位以展现自己的知识和才华.而大部分的大学生使命感和责任心都十分强,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儿女寄予厚望.因此,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十分大,紧迫感十分强烈.他们迫切想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承担自己欠下多年的责任.

3.缺乏工作经验

这是大部分大学生的致命缺陷.不少的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做过,虽然也是工作,但和正式工作很不一样.因此,大学生在参加正式工作后,往往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有些大学生被公司拒绝,其原因之一也正是此.因此,大学生在毕业后应聘工作时是居于不利地位的.工作经验的缺乏是大学生都需要克服的,适应能力强的大学生往往很快克服这一困难.

三、就业指导简介

就业指导是一种专门的研究课题和社会怎么写作工作,起源于美国.1894年,美国的加州工艺学校开始了对就业指导课题的研究,这是就业指导最早的发源.美国的弗兰克帕森斯是就业指导课题的创始人.他所创作的《职业选择》一书中,有对职业指导理论的详细阐述,后来被人称为“特征-因素理论”.1911年,美国哈佛大学在世界范围内首先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20世纪50年代,国际职业指导协会成立,后来改名为国际教育与职业指导协会,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国家越来越多.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就业指导.

我国的就业指导正式开始于1916年,标志是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周寄梅将心理测试用在职业选择中.1919年,黄炎培等老教育家和革命家在《教育与职业》上发表了《职业指导号》,介绍了欧美等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的经验和理论,并结合我国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指出我国开展职业指导十分必要.1920年,中华职业社的职业指导部成立,该部门对社会各职业的职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然后演讲职业指导方法,进行职业指导活动.1923年,职业指导委员会成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正式展开.1925年,《职业指导实施》出版,此书是一部我国就业指导的发展史.国内很多大学的就业指导机构也开始建立.此后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其中的大部分时间我国的就业指导研究都近乎停滞.20世纪90年代以后,竞争机制开始进入就业领域,我国各大高效开始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1994年开始对助理教师和就业指导人员进行培训.伴随着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开始就业指导,关于就业指导的教材与书籍也开始大量出版.1999年,国家劳动保障部开始统一编写培训教材,并开始了鉴定考核,职业指导员的上岗也逐渐要求持证.

四、大学生就业预期特点

我国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近些年来,就业率每年都在下降,包括大学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内的高学历群体的失业率则每年都在上升.由于大学生就业难,每年的考研人数都在增加.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了一些现象:他们在择业时的优先考虑的因素是稳定,优先考虑的地点是大城市,有些大学生希望一个工作做一辈子,很多大学生优先选择国企,不愿去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去就业.这些现象导致西部人才不足,东部人才过剩.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1)社会方面.大学毕业生在供需上出现结构性矛盾,而且日益突出.

(2)学校方面.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没有给大学生足够的锻炼机会,就业指导没做到思想层面,对就业进行怎么写作的手段单一.

(3)学生自身.创业意识十分淡薄,求职成功率较低,择业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就业观念落后,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学生本身的基本能力、基本素质不足.

五、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在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的情况下,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已经不是写方而是卖方,通俗点来讲就是不是大学生选择职业,而是职业选择大学生.因此,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不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那么大学生在毕业后就会陷入困境.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学界普遍认为是很重要而且必要的.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有以下意义:

(1)就业时被指导是大学生的权力,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体现了对大学生权力的尊敬;

(2)保证学生成才和学校基业的常青;

(3)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建设;

(4)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有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和发展.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也有利于大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关于就业和大学生的政策,认清就业形势,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保证了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