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类高校《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实验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47 浏览:10287

【摘 要】《管理运筹学》是一门以数理知识为基础,研究优化决策工具的实践性学科.文科院校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动机不明显、教师教学偏理论、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实际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文章运用系统的方法,阐述了该课程教改实验的背景、过程,并对实验效果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校验改革措施的有效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目标.

【关 键 词】文科类高校《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实验分析

引言

《管理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运用数学方法对管理系统中的各种有限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实现最有效管理的学科.[1]作为现代化管理的有效工具,该课程是经管类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管理运筹学》的学习须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在中学就已文理分科,文科生通常人文底蕴足,但自然科学知识欠缺.进入文科类大学后,学生的形象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培养,考虑问题时会偏向定性思维逻辑模式,而自然科学学习的偏离,使其难以适应定量化的逻辑推理思维模式.

文科类院校《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对七所开设《管理运筹学》课程文科院校调研,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可发现当前文科类院校在该学科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数理基础差,学习动机不明显

作为应用型学科,《管理运筹学》及其前继课程《线性代数》等为带有数理特征的学科,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严密的逻辑推理,但文科院校学生却普遍数学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种反差使大部分学生在一开始就对该课程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高.行为产生于动机,动机是行为产生的原因,动机的产生取决于行为主体内在需求与外在诱导[2],从内部需求分析,尽管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从理论上意识到该学科的重要,但因没有实际工作经历,很难切身体会到这种重要性,学习该课程的内在需求并不强烈,而外部的诱导因素则在一开始就存在客观障碍,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多数学生学习该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缺课及考试不及格人数比例较大等.

2.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

通过对14本随机选取的不同编者、出版社出版的《运筹学》及《管理运筹学》教材内容的分析,可发现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应用分析弱;内容陈旧、大部分案例分析中数据雷同①等问题.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基础,教材编写的缺陷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很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目前,该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有着一定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热衷于讲授运筹数学的深奥,迷恋于数学模型的复杂和数学方法的精巧等[3]调研的院校中,10名任课教师中5名为数学教师,5名为专业课教师,大多数学教师承认上课时,数理知识讲解占课时的80%-90%.

3.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调研的七所院校中,有3家采用多媒体教学,7家主要由教师按传统教学方法讲解(教师讲学生听)②,大学教学中,教师上完课后与学生见面机会不多,主要的交流是作业,但这有时也会因抄袭存在而很难发现问题.因课时有限,极少有教师安排案例讨论.其结果是一门课程下来,教师完成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完了课堂上讲的东西,应付了考试,拿到了学分[4].被采访的大部分学生表示尽管考试成绩较满意,但谈到应用则觉得没有底气.

4.考核方法单一,课程潜力不足

7所院校中,考核方式几乎为清一色的闭卷理论考试.也有教师谈到,若有案例分析,可能大部分人不会分析,这一点可从课堂表现中看到,故一般考试内容仅为一些方法论模型的建立、求解,即便学生考高分,也只是对教材内容的重复,很难提高其应用能力,更谈不上在以后工作中应用.

当然,学校不同,存在的问题也有差异.上述是在调研基础上发现的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对此课题组进行了针对性的教改实验,并取得一定成效.

《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实施

1.改革教学内容,减少数学计算与推理,注重实际应用

面对有限课时,方法论分支繁多的教学内容,课程组将现实中应用较广的部分设置为必学内容,其余内容选学.每个方法论分支,按照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建模、如何求解及如何应用四大模块来讲解,将教学重心放在应用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借助多媒体,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气氛

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工具改革教学方法;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辩论等形式丰富课堂气氛;定期邀请一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作讲座,加深学生对该学科应用性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安排上机操作软件,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求解模型的方法,避开复杂计算.

3.改革考核方法,发挥课程潜力

改革以往闭卷理论考核的形式,由学生选择采取团体合作或个人针对现实中某一问题,通过实际调研,运用该课程的量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并以调研报告的形式上交.以此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提高应用量化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带动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使教学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进行,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实验效果分析

经过两年教改实验,该课程的教学状况取得较大改观.学生到课率大大提高.实验数据表明,各班的到课率均值为95.6%;学生课堂上的踊跃度明显提升,表现在认真听讲、互动提问及积极参与讨论等各方面;作业的完成率在90%左右;期末考核及格率均值为98%;毕业生对该学科应用能力潜力发挥评价良好.

通过对开设该课程班级的随机调查结果,可大致分析该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的效果及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次调查对象为公共事业与人力资源管理两个专业,随机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8份,有效率为96%.教学内容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可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二者兼顾,同时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有效地解决复杂的数学计算,因此教学中应尽量减少数学推导,这表明课程组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方向是正确的.

教学手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较喜欢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可能是由于这种方式内容简单易于理解,同时能够体现知识与现实的相互融合,且学生能积极参与.当然,理论讲述、上机操作及课堂讨论三种教学手段也必不可少,今后的教学中课程组将进一步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

考核方式的调研中,42%人认同传统考核方式,只有10%的人认同调研报告形式,这可能与调研中遇到的困难太多有关;另外48%学生认同案例分析考核方式,几乎没有学生否认调研报告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作用.因此,在是否会在论文写作中应用该学科方法论的调查中,有46%的人表示会应用,但需要教师指导.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组成小团队完成调研报告的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运用量化工具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均具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教学好的考核方式,但应提前作好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学生遇到的困难.

教学改革是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教改,可以使教师不断地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正,以实现教学目标.今后的教学中,课程组将继续完善对该学科教学改革,遵循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注释:

①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特定的案例讲解中对数据处理结果有特定的要求,如线性规划中解的唯一性要求等,使得数据选择不能随意.

②大部分是考虑到学生数理基础差,而多媒体教学中一些数学推导由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一部分同学可能跟不上教师上课速度,理解起来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