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318 浏览:44099

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到成都武侯来与大家做学术交流.我的报告主要有两点内容:一是树立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二是提升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思考.

一、树立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

“教育国际化”最早的概念是源于“高等教育国际化”.1994年,加拿大学者简·奈特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为“将国际的和跨文化的维度融合到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怎么写作中的过程”;2003年,简·奈特又对国际化的定义进行了修订,扩展为“将国际、跨文化以及全球化因素融入到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和知识传播方式中的过程”.

另一位著名的比较教育学者菲利普·阿特巴赫对教育国际化的定义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或全球层面的内容融入教育目的、职能或教学实施的过程”,也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一个教育系统、一个教育机构回应全球化趋势的具体政策或举措”.

我们近些年举办了很多论坛,旨在对基础教育国际化进行探索,也有很多专家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探讨与交流.《中小学管理》杂志对教育国际化做了一个概括,认为教育国际化意指通过与不同国家的教育机构或国际教育组织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研究、合作办学、合作培训以及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或国际援助等途径,在理念与目标、课程与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实现融合并有所创新,从而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的教育发展过程.

我认为,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思考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理念;二是开展区域国际化探索;三是基础教育国际化改革应该是全方位的;四是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五是把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放在核心地位.

关于教育国际化的表现,大家普遍对于高等教育领域有共同的认知,但对于基础教育领域还存在不同的理解和争论.我个人认为,30多年的教育对外开放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一项必然选择,我们要澄清各种模糊认识,树立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刚才几位发言人都讲到,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侧重点是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跨文化交流,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促进区域与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一)理念

国际理解教育大家谈得比较多,国际理解的目的是什么?现在我们讲基础教育国际化,我个人认为,把“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目的说成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世界公民”是不科学的.基础教育国际化重在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但我们不要动辄就说“培养国际化人才”,那样很容易被置疑、被误解.

我们特别要强调,目前侧重考察学生解题能力、记忆能力的评价方式难以让中小学生具备在全球化社会中获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因此,我们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以适当的发展倾向指导(如专业发展倾向、人生规划等).让学生突破狭窄的学习环境的定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这些都是基础教育国际化当中我们特别强调的内容.

这里必然涉及到中西比较的问题.西方教育的长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自信、自立、自强,勇于打破常规,勇于创造.西方教育改变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认识活动突显出来,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中国的学生大多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在各种各样的竞赛中往往能取得好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学生“记”的多,“思”的少;做题多,分析少;教师注重知识教学,忽视对思维方法的训练;强调复杂、繁琐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需要、兴趣、选择、判断等现象.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学者姚树洁,他的女儿到美国学习,他通过与女儿的对话发现了美国的学校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他写了一个心得,题目叫做《美国中学生作业让中国教授发傻》.我觉得这个心得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姚树洁说:“尽管我以往读过不少关于美国教育的书籍和文章,心向往之,但那‘创造性’到底是什么模样,怎么出来的,如果不浸润其中,仍是隔靴搔痒,实际上不可能有真切的体会.”他原来认为,女儿在美国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只要语言过关,理科课程有国内的底子,可以“后来者居上”.没学过的课中,最容易的应该是美国历史,“区区200年历史有多少东西呢?”他在给女儿的电子邮件中,甚至只用了短短几千字就把美国历史的脉络讲了一遍.“就这么点东西,横趟.”结果,让他大跌眼镜的,恰恰是这门“最容易”的美国历史.姚树洁举了两个作业题目作为例子,一个是关于南北战争,一个是菲律宾问题.姚树洁的女儿说,“我们历史也有教科书,但老师上课从来都不讲,都是让自己回家看.他上课有时给我们放录像,讲的东西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作业就是给我们好多材料去读,然后回答问题或找重点,还通过让我们做一些有意思的作业来记住知识.比如自己编单词填词游戏,划时间线,和同伴一起完成地图、海报之类.工作量特别大,但有兴趣.”姚树洁特别讲到,“美国学校里竟有这样的作业,我愣了半天——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这个作业不仅让我也让我的朋友们大为感叹,这是在培养‘寻根’意识呀,别忘了祖宗!别忘了‘你从哪里来’!”姚树洁特别强调,“所有这些作业,没有需要‘背功’的时候,更没有‘标准答案’.你获得什么等级的评分,全看你搜集材料的功夫和有没有独特又言之有据的观点——你不必担心‘对’还是‘错’.”“女儿赴美只有短短3个月,变化很大.通过电子邮件,我开始领教什么是创造性教育,这比我看过的任何一本书都来得真切.”姚树洁的短文确实对我们了解美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有所启迪.(二)开展区域国际化探索

在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也是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强烈需求.目前,倡导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区域往往是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了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区域,并进一步提出了以质量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目标.例如,上海提出“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江苏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的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以质量为核心的优质均衡发展,其发展要素不再是资源均衡发展所强调的经费、设备、校舍等物质环境,而是以优质国际教育为参照的课程、教学、师生关系、学校文化等,学校必须通过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教育科研等途径,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推进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提升.

推动基础教育国际化以区定位比较恰当.基础教育国际化更适合在区域范围内开展,由区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校长的文化理念对于学校文化建设非常重要,校长的职业素养和理念可以带动整个学校文化的发展.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圳市南山区、成都市武侯区、北京市海淀区在基础教育国际化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很多共同点.武侯区认为,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一个学校的力量太小,无法产生大的影响力,不具备辐射区域的效应,但是如果以省、市为主体推进教育国际化,范围又太大,无法落在实处.因此,必须以区域为主体推动教育国际化.

成都市武侯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是:到2016年,区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极大繁荣,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总量大幅增长,率先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区域教育国际化高地,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创新试验样板,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样本与依据,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武侯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任务与举措有以下八个方面:推动教育理念国际化,推动教育队伍国际化,推进教育内容国际化,推动国际交流多元化,推进教育合作国际化,营造教育国际化的社会环境,推动教育评价国际化,提升武侯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力.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是:浦东教育国际化的未来发展,将紧密配合“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国际化浦东”的创建,立足于浦东国际化的战略定位,积极构建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支持系统,着力在教育国际化发展制度与机制建设、学校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建设、涉外教育能力建设、教育国际化资源建设六个方面加以推进,为中小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着力促进教育文化的双向平等交流与融合,大幅提升浦东教育国际化怎么写作水平,实现浦东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的转变,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国际胸怀,具备国际交往与合作、国际竞争能力的新一代中西贯通人才,为浦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人力支持和环境支持,力争成为上海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区,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区域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做表率.《浦东新区教育国际化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5)》指出,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不断提升国际教育怎么写作能力;多渠道开发国际化课程资源,积极推进中外学校课程合作;坚持本土培养与海外引进相结合,建设稳定而专业的教育国际化干部教师队伍;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促进中外合作与互惠;加强基础建设,构建有力的教育国际化支持系统.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是:营造国际化的教育氛围,打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教育平台,建设国际化的教育实体,让每一所学校都具有国际特色,让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国际化人才的关键能力,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教育国际化,努力把南山建设成为教育质量高、就学吸引力强、区域影响力大的国际化教育先锋城区.南山区《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五年行动计划》包括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意义、总体目标、行动方案和重点项目四部分内容.该行动计划还制定了六大行动和12个重点项目,六大行动包括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化行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行动、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行动、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行动、国际教育信息平台打造行动和南山教育文化传播行动.

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是:未来三年,将着力建设一支高质量国际教育人才队伍,构建一个优质国际教育资源体系,形成一套更有效率的教育国际化管理怎么写作机制,建设一个面向世界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国际教育交流、教师专业发展四个方面融入国际化元素,提升基础教育各个学段的国际化内涵,拓展海淀教育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把海淀区打造成基础教育国际化示范区.《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着眼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立足海淀教育实际,结合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研究,坚持“立足实际、整体统筹、创新引领、怎么写作导向”工作原则;坚持“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有特色”的工作方式,形成政策引导、试点引路、项目引领、课题引申的工作格局.

我认为,不能因为我国教育存在着较大的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异就否认基础教育的国际化;也不能因为强调教育公平就否认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教育公平的核心是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在教育过程中被平等地对待,以及具有同等的学业成就与就业前景的机会,也就是在起点、过程、结果三个方面要确保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同上述教育公平的原则是不矛盾的.

在我国部分地区先行开展的基础教育国际化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区域,如上面讲到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海淀区、深圳市南山区、成都市武侯区等,都制定有3~5年中长期的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和试验项目,旨在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参与项目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绝非部分仅仅以出国为目的的学生.

(三)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探索应该是全方位的

我们首先要深化政策导向,建立扩大开放的创新环境.特别是要“化”质量、效率、评估等标准;“化”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化”改革课程内容,促进跨文化学习;“化”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创造思维能力.我以北京的两所学校——北大附中和人大附中作为案例向大家介绍.

北大附中有四大学院:行知学院——自我管理,严谨规范;元培学院——深入学习,自主创新;博雅学院——自由博雅,通识教育;道尔顿学院——特色中外比较课程.北大附中的教改试验打破班级界限,实行选课制、学分制、小班教学(30人),在专业教室上课,强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作业强调开放性分析与论证、批判性阅读和写作,并进行过程性评价(模块课程、作业、课堂表现、结课考试成绩——学分认定、评价等级、积点).另外,科学课程的上课和实验在同一专业教室进行,强调发现问题和试验探究;技术课程强调设计、流程与实践;体育课有五大中心活动课程(棒球、击剑、橄榄球、跆拳道等),通过五大课程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在自主学习方面,北大附中有7个学生书院社区,4个书院赛事和节日(书院戏剧节、舞蹈节、篮球赛、足球赛),社团俱乐部(银杏时报、创意媒体工作室、学长团),全天候开放图书馆.教改试验的核心理念就是致力于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新力的杰出公民,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热忱怎么写作社会,并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爱.

人大附中的口号是教育国际化熔铸中外精华,创新理念包括突破性创新、变通性创新、改革性创新等.人大附中在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层面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人大附中开设有100多门选修课,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非常丰富的探究式的多彩学习环境.

(四)抓好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核心

当前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渠道和方式较多,如组织学生到国外短期学习、组织教师及管理人员出国培训、建立校际友好关系、开展各种连线活动、召开各种国际会议等.但笔者认为,抓好课程建设与改革应该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学校不应将引进多少国际课程作为评价国际化程度的唯一标准,而要给孩子们更多的多样化选择和国际理解的机会.我们要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探究性,突出学科前沿知识、交叉内容、新兴学科领域的知识.引进的课程要完整,要适度,要处理好与统编课程的关系.

武侯区把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突破口,汇编了《武侯区国际理解教育系列丛书》.全书分为《童眼、童心、同一个世界》(学前教育读本),《认识地球村》(小学读本),《走遍地球村》(初中读本),《理解地球村》(高中读本),《敞开怀抱,融入世界》(社区居民读本),《国际礼仪文化》(职业教育读本)和《英语沟通世界》(教师英语读本)等,一体化地普及国际理解教育.

北京市21世纪国际学校的校本教材也很有特色.40余种教材中有公民读本、有博识读本、有英语科学系列教材(科学、生物、历史、地理),参照引进教材编写,为有意进入国际部高中的学生提前奠定双语基础,有初中部英语国际直通车教材等.21世纪国际学校强调对教材进行研究反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五)把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放在核心地位

教育国际化不仅对学生适应未来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还对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包括指导学生进行课题探究的能力、进行跨文化学术交流合作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国际化不应该是个别教师的行为,而是全体教师都要参与,一定要有一套系统的培养教授国际课程教师的方案.中外教师同讲一堂课,积极推动开展学科英语授课,推进教师出国进修,派遣教师参加孔子学院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等.要通过各种组织形式来培训教师,构建多样化的教育合作学习交流平台、远程学习协作平台、数字化创新实验室平台等.发展游学、校际交换,建立姐妹学校,举办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等.以项目为支撑,师生共同参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各种活动中提高教师的能力.

北京王府学校是一所中外合作制学校,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国际课程.该校是美国大学理事会首家中国会员单位,学生入学即全面实施学籍、档案、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学分管理的电子信息注册,与美国大学理事会各会员校进行网络连接.王府学校的现代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可与世界名校进行实时视频会谈沟通、远程教学、远程面视和远程会议.王府学校还引进了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理解教学、领导教学”教学法.该校师资结构达到“40∶40∶20”,即40%外籍教师,40%海归教师,20%中国本土双语教师.该校已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多元化国际课程体系、多元化国际考试中心、多元化国际师资队伍.

二、提升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思考

(一)既要规范对高中国际部的管理,也要鼓励部分学校以教改为目的的国际部试验

高中国际班是“出国留学热”带来的客观需求.优质高中开设的国际部为高中生留学提供了便利,满足了部分学生及其家长的多样化需求,但一定程度上也给常规教学带来了影响.不容否认的事实是,高中国际部各种费用惊人,部分中学靠高中国际部“创收”来解决教育经费问题,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国际部在师资安排、课程安排、教学质量方面都遇到了新的挑战.我的看法是,一方面我们要规范对高中国际部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鼓励部分学校以教改为目的的国际部试验.

我举北大附中和中加学校的例子.北大附中的道尔顿学院于2010年开办,到现在一共有四个年级,100余人.道尔顿学院强调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比较——改革试验场;中西课程比较——英语教学和中文教学(双语教学)各50%;小班教学(每班15人),翻转式课堂,自主性学习.道尔顿学院不开设专门的IB,SAT,A-LEVEL,AP课程,但用洋高考的标准整合资源:强调社会实践,去非洲、以色列等地体验、拓展、支教.道尔顿学院不搞封闭教学,所有活动都与其他三个学院平等开展.学生可选择其他三个学院的课程;各学院的教师常常进行课程交流,共用实验室,实行相通的教学模式,学生同样参加军训等.道尔顿学院聘请了高质量的外教,所有外教都是通过北京大学聘用的,外教都是外国名校毕业,绝大部分会讲汉语,有外国高校或中学任教经历,外教同时还兼任科研任务.道尔顿学院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收费并不高.北京中加学校是北京市第一所实施普通高中教育的中外合办的新型学校.2003年,北京中加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所高中课程改革联系校,在国内率先实施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8年1月,学校利用原有宽频光纤多网合一的多媒体功能,从加拿大引进了交互式智能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所有中国及加拿大的高中教学科目在国内率先实行了网络教学,并形成了“班班通”的网络系统.

(二)教育国际化必须是双向交流,要及时、不断地总结经验

教育国际化在初级阶段是以学习为主、引进为主、派出为主;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以后,教育国际化必须是双向的、对等的,使双方受益,这样的交流才有可持续性,才能长久.在树立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搭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平台,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各个环节都要扎实落实,不断总结经验,避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

我举一个例子.北京大学工学院开展的全球教育交流项目(GlobalEducationExchange,GLOBEX)是北京大学工学院和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工学院之间达成的关于学生交换学习和合作研究的项目,旨在加深北大工学院与其他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工学院之间的合作关系,为优秀的学生提供一个研究交流的实践平台.该项目由归国美籍华人、长江学者、北大终身教授韩平畴所创.GLOBEX项目分为三个子项目,全球教育入境项目(GLOBEXInbound)、全球教育出境项目(GLOBEXOutbound)和全球教育设计项目(GLOBEXDesign).GLOBEX协议遵守平等、互惠、互利原则,不因种族、性别、年龄、民族、宗教或性取向而歧视申请者.

一是全球教育入境项目.外国学生在北大暑期学习一个月,与北大本科生共同全英文上课,强调世界不同国家工科学生思想、技能、知识的跨文化交融.教师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欧盟著名大学的教授.2013年暑期,有10个国家75名学生参加了这个项目.开设的课程有生物材料和生物相容性、计算二相流、制造工程、水力学与水文学的计算方法、光伏效应与太阳能等.二是全球教育出境项目.北大本科生在国外著名大学进行一个学期的全日制学习,其在国外大学所获的学分和成绩计入北大成绩单.2013-2014学年,有12名北大工学院学生在匹茨堡大学、马里兰大学、特拉华大学、多伦多大学、西南威尔士大学学习.三是全球教育设计项目.起源于2008年的国际顶点设计项目(TheInternationalCapstoneDesignProgram)由斯坦福大学发起,现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多伦多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合作,大学与企业合作,赞助企业包括舒耐德电气、日立、波音、西门子、苹果等.每个项目由3所大学的6~8名学生组成.2012-2013学年,8名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15名多伦多大学学生、34名北京大学学生共参加了11个项目.

特别要强调的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浦东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总结了以下四点经验.第一,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跟不上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目前,与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相比,浦东新区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速度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浦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特别是在引进世界先进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办学模式、管理经验、特色教材以及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方面,与浦东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发挥应有的潜力.在引进国外课程方面,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缺乏融合,难以达到通过课程引进推动课程改革、拓展本地高中生国际视野的目的.第二,教育国际化的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第三,尚未形成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双向平等互动机制.目前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仍然停留在单个或几个项目和活动的层面上,新区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多表现为单向的“引进来”,且“引进来”的范围不够广;在已有的“走出去”的探索中,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缺少双向、平等的互动机制.第四,制度和政策层面的不完善因素影响了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目前,新区的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还不够完备,在实际推进中往往遭遇瓶颈,由此导致众多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无法顺利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层次和类型需进一步丰富,普通高中的中外合作办学领域仍属空白.在涉外政策上,由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尚采用集中管理和平均对待的方式以及国家对外教育怎么写作贸易的总盘考虑,直接限制了相对发达地区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

(三)处理好本土化和国际化关系的问题

教育国际化始终面临如何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的挑战.如何在迎接国际化挑战的同时保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国际化建立在充分理解本国教育特色基础之上,通过开展国际化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减少文化冲突,增强学生的国际素养.另一方面,在比较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避免全盘西化,基础教育国际化不等同于“留学教育”,避免误区.

如果一个民族无视或蔑视、舍弃或割断自身历史文化传统,民族伟大复兴从何谈起?全球化、国际化越是深入,本土化、民族性越是突显.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存续了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些理念与强调提升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并不矛盾.

北京中加学校特别强调结合北京精神,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影响到各自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到各自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应当避免教育的全盘西化,对自己国家教育的批判应当是实事求是的,不是全盘否定,重建.我们要注重将中国常规基础教育优势和国际教育精华相结合.对西方教育合理内核的肯定也要实事求是,避免盲目拔高.另外,我们还要坚持自己的特色与亮点.教育国际化不是要照搬国际教育中的某些做法与课程,把学校办成留学预备机构,而是要关注引入国际教育中的先进元素,注重适合国情、校情的改革,以中国人自主管理为主导.形成自身特色与亮点,既能与国际教育衔接,又有与国际教育对话的空间,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国际化水平.

(文章系作者2013年12月7日上午在2013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


该文来源:{$getarticleurl}

编辑许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