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主题思维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360 浏览:131210

主题,在古代称呼为“意”、“主意”、“立意”、“旨”、“主旨”等,指通过对现实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以及材料的处理、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

思维,是指主体对信息进行的能动操作,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排列、分类、变相、整合、表达等.


主题思维,即作为教育者,面对复杂的学情、纷繁的教学教研问题,要随时明确需要着手研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或任务,有主题的进行教学管理的思维方法.

现今普遍存在的教学教研现状是:1.集体教研中“以课代研”,却研究内容不明确、研究目标宽泛,从而导致执教教师在备课时,教研目标定位不准确,盲目追求面面俱到而缺乏深度和应有的教研价值;评课教师评课时要么光说好话,要么泛泛而谈教态、教法或教育理念,并没有做到因课导研,集体解决重点、难点的实质性问题,难以让执教与参加教研的教师获得具体理念指引下的方法或思路上的指引.2.个人教学缺乏研究意识,无法宏观把握教研课改动向,也难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自研课题或自主研究.

面对上述情况,笔者聚焦课堂课标教材和学科理性思考,从课堂共性问题切入,在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以主题思维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判断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效,从而使主题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符合教师发展的规律,促进教师对课标钻研、对教材研究的深度,以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

一、主题思维形成的三部曲

1.聚焦课堂课标教材

在高效课堂工程的推进要求中,音乐感性学科教学呼吁理性回归,使教学回归课堂、课标、教材“三位一体”.这需要在教学教研过程中,聚焦课堂、课标与教材,扎实学科的理性思考.

面对2011版新课标,宏观上我们应认真思考:经过10年实验,课标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对实验稿课标的意见与建议主要有哪些?音乐课标的修订是依据哪些原则做出的?修订后的课标有什么改变?在这些变化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什么?依据这些变化,我们一线音乐教师对教材修订有哪些企盼?对教学和教学评价可进行哪些具体调整?微观上,结合我们音乐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牢牢把握教育理念和课程宗旨,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重视“音乐本体”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传承,重视歌唱(及合唱教学)等多种音乐表现方式的学习.

同时在使用教材前,需把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过研读教材和教参,清楚地梳理出新教材的主要脉络,让教学有理可依、有步骤可循.

2.课堂共性问题切入

教学教研是为了解决在常态课堂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而对一个教研主题的把握能力决定研究的实效性.因此,主题选点小可以有效地对该主题进行深度挖掘和广度拓展.那种认为将几节学唱课放在一起,只要上了学唱内容,评课时泛泛而谈教态、课堂气氛等内容,就是作了“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研究”的认识是不合理的.

笔者倡导在主题思维引领下的教学教研可以将“小学一年级歌唱教学研究”细分为8个小主题:

(1)“学唱课《可爱的小象》同课异构研究”

(2)“趣味练声研究”

(3)“学唱课歌唱习惯培养研究”

(4)“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

(5)“学唱课节奏练习趣味化的教学研究”

(6)“学唱课中创设情境对以情带声的辅助作用研究”

(7)“教材中学生已会学唱歌曲的深度拓展研究”

(8)“学唱课获奖课例移植,经验改进研究”

这样一个大主题细化为8个小主题,在这8个小主题中,有教学设计的对比研讨,有教学方法的细化研究,有教学理念的实践摸索,还有成熟经验的移植等等,内容比较广泛;既各自成题,又相互关联.同时,这些小主题,都是音乐教师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每个小主题虽然题目不同,但都围绕“一年级歌唱教学”这个大主题,并且每个小主题都有具体的切入点,教师容易进入教学的研究之中.既可以作为一个教师自己一个学期或一个月的教研内容,也适合同校几个教师之间合作研究,还适合于镇区科研组的教师人较多,分组进行各个小主题的对比深化研究.

3.深化主题思维

选题的确定应深化到人人有任务或课课有任务.如果是科组研究的教研主题,应将具体研究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如果是教师个人研究的小主题,就应把主题完成计划落实到对每课的研究上.具体主题案例如下:

重视歌唱(及合唱教学)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研究内容,一年级是音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这关键期中不仅要培养孩子规范的音乐课堂纪律、自然的发声状态、良好的聆听习惯,还包括良好的多声部意识等等.这点在教材的编写中多处都有明确练习指示.所以小学一年级下册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是课标、教材、教与学的共同任务.为此,这一主题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实施中就可分为几个步骤进行探究.

研究步骤一:

研究内容――下册第二课的《放牛歌》

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在间奏处的多声部打击乐器练习

研究步骤二:

研究内容――下册第四课的《可爱的小象》

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在演唱中的多声部打击伴奏练习

研究步骤三:

研究内容――下册第五课的《火车开了》

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的多声部声势练习

二、主题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运用

1.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科学与否决定着教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根本.

比如很多老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第四课“长鼻子”《可爱的小象》一课中,经常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小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模唱等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初看这些教学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带着“主题思维”来审视一遍本课定标,它还不够准确.

首先,看课标对一年级学段目标的要求.

其次,看教材编写的意图.从教材的编写上来看,这一课包含三个板块的内容:学唱歌曲《可爱的小象》;用响板、碰钟为歌曲进行二声部伴奏;了解音乐要素之音乐的快慢.

最后,纵向比较该教学内容的进度与要求.

(1)已学的学唱内容具体要求

●下册《布谷》要求:放松、清晰地演唱;

●下册《牧童谣》要求:随老师模唱旋律;

●下册《数鸭子》要求:轻声、愉快地歌唱.

(2)二声部伴奏

在上册第一课认识了碰钟,在《小青蛙找家》一课中认识了响板,并在《咏鹅》、《大家来劳动》、《小青蛙找家》、《星光圆舞曲》、《龙咚锵》、《放牛歌》等课中多次进行过二声部及三声部的器乐合奏.所以本课的二声部伴奏是属于学生复习、巩固的内容.

(3)已学内容中包含音乐的要素知识点

●上册第三课讲过《音的强弱》;

●上册第七课讲过《音的长度》;

●下册第二课讲过《音的高低》.

通过以上三步骤的思考与教材剖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可爱的小象》,感受大象的长鼻子音乐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歌词、模唱旋律、打击乐伴奏、快慢对比演唱等方法学会表演唱《可爱的小象》.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放松、清晰的声音,轻松、愉快地演唱《可爱的小象》并认识音的快慢.

2.判断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下册第五课“游戏”《火车开了》为例,执教教师较多地选择学生模仿火车动作来边跳边唱;设置各车站站点、司机、站长等角色进行体验练习.但这些教法的选择并不仅是为孩子提供体验活动,而是应该带着主题意识,让方法为内在怎么写作、为目标怎么写作,让孩子通过系列体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

又以《粉刷匠》为例,虽然这首歌曲在我们下册第七课“巧巧手”单元,但这首歌曲是学生幼儿园都早已学过的歌曲,但很多老师还是在课中让孩子带着方纸帽子,分组进行粉刷比赛,看似学生开心地一遍遍在音乐性弥漫原则下,用体验式参与活动来感受、表现歌曲,但由于老师在本课没有“主题意识”,并不是通过体现歌曲强弱规律的动作表演唱、表现演唱音色的粉刷动作来创编、体会歌曲情绪的快慢对比、感受“刷子飞舞忙”的分组活动等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在“主题意识”引导下选择和实施的教学方法,所以就不能较大限度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

3.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效

在主题教研中,教学评价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因音乐教师善于表演不善于言表的特点,所以教研活动经常出现教师们不愿意进行评课的现象.要么光说好话,要么泛泛而谈教态、教法或教育理念,并没有因课导研,集体解决重点、难点的实质性问题,无法让执教与参加教研的教师获得具体理念指引下的方法或设计思路上的指引.

比如主题教研活动“小学一年级下册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之研究步骤三,它的研究内容是下册第五课“游戏”的《火车开了》;研究方向是歌曲演唱中的多声部声势练习.评课时不可以泛泛而谈老师的教态很好,专业基本功很扎实,而应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个环节的教学方法是否高效;教师操作与实施是否正确;设计意图实施于学生的有效度是多少;教学成败的原因对于多声部声势练习还有其他什么有效做法等等方面去进行对课不对人的教研.这样会通过“主题意识”引领下的真实有效的教学评价,来检测课堂是否高效,推动课堂进行再反思、再设计、再提升的有效途径.

三、主题思维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意义

首先,通过主题思维引领下的教研,能让音乐教师有方法可循、有步骤可依地进行研究,既可以自己进行自主研究,也可以结合同科组、同学科老师的力量,共同进行某一主题教研.以“自主学习→课前预设→群体研讨→课堂求证→群体评议→找出问题”的教研模式,让老师在发挥个人力量,得到个人提高的同时,又与集体形成合力,向着共同而明确清晰的目标,一起研究、探讨、实践、反思,共同提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其次,主题思维指导下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的特点,所以其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探索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体现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科学的理性思考研究过程.

主题思维引导下的教研,有力地促进教师勤于读书,善于思考,敏于动笔.而主题思维引导下的教研又营造出良好的教研氛围.

蔡 ,云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英文实验学校

乐 ,讯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项目

《汝州曲剧在中小学校园的传承研究》顺利开题

曲唱千里,源自汝州.2013年11月27日上午,由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音乐学科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的子课题项目――《汝州曲剧在中小学校园的传承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汝州市三高隆重召开,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200余名音乐老师参加了会议.本课题研究小组确定汝州市三高、市四中和汝州市文化艺术学校为实验学校,课题组成员由河南省部分音乐名师和汝州市音乐教研员淡丽丽、汝州市三高音乐教师李慧怡、汝州市四中音乐教师殷利娜组成.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音乐教研员、本课题负责人张晓华就汝州曲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在广大青少年中得到弘扬和传承进行了详细指导,省教研室课题办主任杨卫东就此课题做出点评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1.课题组成员要明确研究目标,让学生们能够了解汝州曲剧,熟悉汝州曲剧,传承汝州曲剧,使得汝州曲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内得以传承和发展.2.课题组成员要明确校园传承通过哪些方式进行.3.课题组成员要明确课题如何实施,明确课题的研究内容,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法.4.课题组成员要有可行的研究步骤,每个月做什么?每个季度做什么?应该怎样达到?每一步都要有明确的目标.5.课题组要有高效的研究队伍.

汝州是汝瓷之乡,曲剧故里.市教研室主任王灿伟希望与会老师以本课题研究为契机,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曲剧文化内涵,采取合适的方式扎实推广下去;希望参与课题研究和实验的老师、学校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及时总结,做出成效,启迪他人,裨益学生,为汝州曲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张晓华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