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生命关怀意识

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604 浏览:57903

摘 要:近年来,死亡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青少年已经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中小学生对于生命的不珍惜,不单单是家庭的责任,也说明我们在教育方面缺乏生命关怀意识.语文是中小学的基础性学科,我们应该把生命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生命关怀意识,引导会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

关 键 词:小学语文;生命关怀意识;语文教学

生命是万物的基础,没有了生命,一切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生命是及其珍贵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希望,语文教育要联系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他们的特点,从小培养他们的生命关怀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及其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回归教育本质

生命关怀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它是对生命本身的关心以及生命本质的靠近.生命关怀充分地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义,充分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而提升个体生命的质量,怎么写作个体生命的成长,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命关怀的内容包含很多,不仅有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其中还包括生命、价值、意义、人格发展等.

现在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增大,加之家庭、社会和自身诸多原因的影响,使得许多中小学生在心理上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加上许多中小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校园暴力与校园软暴力的问题,致使许多中小学生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低下,遇到一点点小问题就选择走极端,放弃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这些学生根本不懂得生命的可贵,生命关怀意识严重缺乏,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轻生现象迫使我们开始反思: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长久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在追求科学化、理性化和标准化,并在教育的过程当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教育的对象是人,要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教育的过程是将知、情、意、信、行统一在一起,而不是只单纯地教授学生知识.教育要回归到生命关怀的本质,培养学生生命关怀的意识,使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二、强化教师自身的生命关怀意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播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首先自己就应该具有生命关怀意识,热爱生命、拥抱阳光、积极向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学生.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关怀的课程,其内容生动形象、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以及其个体的独立性,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空间去发挥和想象,激发他们的自主思维,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作为个体存在的真实感.

三、重建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仅仅局限在让学生掌握知识上,提高考试成绩成为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轻视了学生生命关怀意识的培养.语文的教育价值仅仅停留在知识传递上,学生的德智体美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语文教育价值取向,将人文关怀和生命价值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的教学,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其感悟人生的真谛;通过对文本中生命价值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体验,结合自身的情感和体验,使学生对生命和生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感悟,实现自我价值的转变和升华.

四、挖掘教材中的生命关怀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生命关怀的文章和作品数不胜数,如《热爱生命》是表现人在面对恶劣坏境时的坚强意志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岳阳楼记》表现了作者在面对人生挫折时的乐观态度、广阔胸襟和豁达的人生境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等作品向我们传达的是生命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也是一种抗争.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教材中这些优秀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凝聚着的作家的生命关怀,懂得生命中的爱与付出、拥有与舍弃,具有悲天悯人的生命情怀,深刻认识和理解生命的可贵.

五、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语文的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和教师,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特殊交流,二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在教学时要避免独白式的讲述,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是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使师生之间平等互助,共同进步.

总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传播生命大道的责任,所以开展生命教育,语文教学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融入其中,尊重个体生命的情感体验,孕育学生博大的生命情怀.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避免青少年在遇到问题和挫折的时候走向极端,发生悲剧.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积极、健康、向上地面对人生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