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建模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337 浏览:55657

开展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建模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数学建模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最近几十年以来,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学正慢慢从幕后走向台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开拓了数学发展的广阔前景.我国的数学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未能给予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的重视,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显得极其迫切.

2.数学建模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高中数学课程大部分内容都是基于实际背景,反映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也设立了体现数学许多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还要求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1)了解高一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现状,

(2)调查高二学生对数学建模课程的认识与感受及其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研究意义:

(1)通过对高一学生调查发现,高中生,特别是农村中学高中生数学建模经验缺乏,能力不足,并认为中学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关联非常少,初步确定在高中实施数学建模教学是有必要的.

(2)通过对高二学生,了解学生以前对数学建模的认识程度以及上数学建模课程的感受,并调查掌握学生对中学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认识变化情况.进一步肯定在高中实施数学建模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能力需求,还能提高学生对学习和能力的信心.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

对数学建模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材料进行包括中外文著作、期刊及网络资源在内的文献整理,明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寻找相关领域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成果.

(2)比较研究法

通过课后进行,比较学生课前课后对数学建模的了解程度及其变化情况,并比较学生对中学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认识和感受变化情况.

(3)问卷调查法

本文首先通过在高一年级进行调查测试了解高一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然后通过在高二实施一节数学建模案例后进行,了解高二学生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认识变化.

十一、数学建模与学生的能力培养

(1)数学建模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数学建模的对象常常是一些非数学领域的实际问题,需要的很多知识也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的,老师不可能有过多的时间为学生讲授或补课,只能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来进一步掌握,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在参加竞赛或研究性课题过程中,需要学生从各方面搜集和吸收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从而可提高学生利用和使用资料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是学生学习和工作所必备的.

(2)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与科研报告写作能力.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要求学生报告自己的论文,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同时建模的结果需要解题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写出来这需要比常规作业更多的专业语言的表达训练.这都对培养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许多数学建模过程需要计算机才能完成.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在建模之前往往需要先计算一些东西或直观地考察一些图像,以便据此做出判断或想象来确定模型.在形成数学模型后,模型求解过程中大量的数学推理、计算、画图都需要相应的数学软件包帮助才能完成.论文的准备也离不开计算机,因此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并形成良好的数学精神.数学建模是一项强调协作的活动,通过参与和合作,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态度,在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上得到提高,有利于培养开拓进取、富于创新、团结协作、意志坚强的良好的性格品质并形成良好的数学精神.

十二、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对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1.中学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中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现在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数学建模活动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学建模过程是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解决数学建模问题不仅要求熟练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还要求具备其他一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另外,还应具备数学解释、交流能力及团结、合作能力等等.指导这样复杂的活动,教师不但要具备同样的能力,还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这对已习惯于传统教学过程的我国数学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尽快地适应这种要求和挑战,数学教师应注意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


数学建模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不仅问题本身是开放的(问题的发现、表述方式有情有景、解答方法不唯一等等),而且学生活动也是开放的(学生在建模过程中独立性、活动性强,不仅要动脑、而且要动手、动口),会临时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波利亚曾说过:“数学发现是一种技巧,发现的能力可以通过灵活教学加以培养,从而使学生们学会发现的原则并付诸实践.”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是由教师单一的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注重介绍结果,轻视过程,课堂上讲的是定义、定理证明、公式、法则及例题,至于这些理论是如何被发现的及如何被发现完善的则不做介绍,学生误认为这些创造就是逻辑推理出来的,这样的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此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过程轻结果,融数学史于数学教学中,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过程.其次要鼓励学生博览数学文章大胆地去搞研究,教师要开阔视野寻找适合中学生研究的建模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