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礼仪教育缺失探析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99 浏览:19668

摘 要:礼仪教育是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家庭比较忽视礼仪教育,造成孩子思想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1]所以,我们必须正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不断革新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包括继承和发展作为中华传统美德核心的儒家思想.家庭、社会和学校在礼仪教育中应该在各自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相互配合,使孩子的德育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 键 词:家庭;礼仪;儒家

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00-03

家庭礼仪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礼仪习惯使其成为适应适应时代要求的人,传统礼仪中的很多有价值的规范被遗弃了,没有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导致现在的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无礼的现象.培养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家鲁洁说过,家庭不仅影响受教育者的在校学习,而且参与塑造他们的全部个性和人格行为,家庭教育复制着现实的社会关系,孕育着未来社会的貌.

一、家庭礼仪的现状

1.在服饰方面.着装不仅仅是指穿衣,它是现代文明素养的一种体现,由于现代生活具有私密化,大多数人在家中为了舒适穿的是睡衣或衬衣,在夏季甚至只穿裤衩,这在家中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人会穿着睡衣在小区散步,甚至去菜市场写菜.这种行为很不雅观,有损国家的礼仪形象.

2.在饮食方面.现代的酒桌文化,喝酒一定要喝醉才能体现出感情深浅,使得饮酒过度,醉后又惹是生非,常常打扰到左邻右舍的休息,甚至闹到局,此种新闻数不胜数.

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娇宠,孩子喜欢吃的都摆在他们面前,任由孩子拿筷子在盘中左挑右挑弄得满盘狼藉却又不管,养成了“吃独食”的不良习惯.现在生活质量好了,很多人不爱惜粮食、节约饭菜,做饭无计划、更没有节约意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没有让孩子养成从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我曾看过一则报道,很多外国餐厅都制定了对浪费现象的相应惩罚.这对于从小就学习“粒粒皆辛苦”的我们是否要进行反思呢?

3.在居家方面.家是人们恢复体力、精神全面放松的一个避风港.但是,很多人为了放松自己,把家中的音响或电视声音开得很大,打扰到邻居的日常生活;自己在家也不打扫卫生,使得家中物品随意乱扔、垃圾成堆,气味难闻.在家庭交谈时,家人之间比其他人要亲近得多,讲话都很随意,不使用敬语也是可以的.但是,晚辈对长辈家庭成员出口不逊甚至动手,是有违“孝礼”和人伦之常的.家庭成员冲突中的污言秽语,不仅使双方的感情造成了裂痕,而且给未成年的孩子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孝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和颜悦色是我们对长辈内心的尊重,要谦虚谨慎地听他人谈话,并在合适的时候插话,这在现代是很多人都没有掌握的.[1,2]

中国以礼仪之邦闻名,并且儒家文化起源于中国,相比之下日本接受了儒家文化的洗礼要比中国做得好很多.儒家思想传入日本大约是在五世纪以前.据《古事》记载,百济的阿直岐、王仁是最早到日本的儒学者,并且带去了《论语》和《千字文》等儒家典籍.日本的家庭礼仪借鉴了儒家“礼”中的“敬”和“孝”的观点.[3]“敬”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相互尊敬对方而又谦虚的道德准则.同时,这种恭敬他人的准则内化于心便形成一种庄重、谨慎而又忠诚待人、处事的态度.这种内化于心的恭敬的准则被宋明理学家发展成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孝”是儒家的重要范畴,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也表现在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果缺乏孝敬父母之心,赡养父母也视同饲养犬物,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会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而孔子论孝,还讲“竭力”、“无违”、“知年”、“慎终”、“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等,都是从不同角度体现对父母的孝敬.[4]


二、导致家庭礼仪教育不足的原因

1.政府对家庭礼仪的普及力度及支持力度不到位.西方文化的流入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我国的儒家思想对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陌生的.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的传统文化,抵制西方不好的文化,政府必须做出行动,现在人们对儒家文化的不了解,主要由于宣传不到位,没有做好相应的工作,把重心放在经济上而忽略了文化建设.

2.家庭内部原因.在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社会和家庭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家庭的礼仪教育,并且家长本身对儒家传统文化也不了解,不能对孩子言传身教.现在家庭大多数是独身子女,很多家长都溺爱孩子,使其养成了一些坏习惯,礼仪教育缺失.

3.我国家校间的沟通不足.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使得家访的次数很少,很多教师都是学校要求或者是家长要求下才进行为数不多的家访,而且也没有针对性.对于学生的情况,老师反馈给家长的就不那么有效了,家校沟通次数严重不足;学校召开家长会时,由于时间过短,家长又多,家长无法和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双向交流有障碍.[5]

在构建和谐教育环境方面,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既无组织性,也无制度的规范性,这样就使家庭礼仪教育困难重重.

三、加强中国家庭礼仪教育的对策思考

家庭教育须将礼仪、孝亲教育放在首位;家庭教育须重视忍耐、挫折教育;家庭教育须重视孩子自立、自信品格的培养.政府必须给与家庭教育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1.政府支持,多种形式教化.政府必须给予家庭教育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政府出资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向父母宣传普及专业儒家礼仪教育知识,通过多种形式为父母提供咨询怎么写作,政府、社区联动,加强父母之间的经验交流.聘请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对传统文化有研究的权威组成团队,通过现场咨询、咨询的方式,传授知识与经验,解决家长们在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为了强化家庭成员的礼仪道德意识和行为,制定奖惩机制.也可以制定出一套礼仪道德教育实践的评价标准,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提高家庭礼仪教育的积极性,不过这种制度要经过家庭成员的认可,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6]2.家长自觉修养,优化形象.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提高自身素质.家长要自觉进行礼仪修养,优化自身的礼仪道德形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远,孩子对道德的认识最早是从父母那里学习而来的,父母的行为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言谈举止、日常着装、待人处事、对待老人、饭桌礼仪、生活习惯等,这些对于年纪尚轻,没有接触过社会,思想意识较为单纯,行为习惯还未形成的青少年来说会成为他们注意的重心.[7]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8]

3.营造环境,促经典教育进学校.我们要尽可能地营造一个好的文化环境,使传统文化的经典教育在进入学校教材里的同时,也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

同时,为了保证家庭和学校有效地合作和开展活动,解决家校合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家校合作就必须制度化,成立相应组织,才能深入长久地开展下去.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程度,也增强了家长教育孩子和自我教育的责任感;还可以通过制订一些政策或法律法规来保障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使家长在参加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儒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以“和”为目标,正视儒家文化,能够对学生民族文化、心理和性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中国已是国际化国家,做一个现代社会的文明人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软实力.要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和内涵,就要从一个家庭做起,从一点一滴的行为习惯入手来养成.所以家庭礼仪很重要,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