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参考》举办“学校品质建设”专题座会

更新时间:2024-08-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72 浏览:49715

2012年11月9日下午,在党的十八大召开鼓舞下,由《基础教育参考》杂志主办,以学校品质建设为主题的专题座谈会在北京实验二小怡海分校成功举行.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有关省市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者,若干中小学名校校长,教育媒体人士等不同层面的代表二十余人参加了本次座谈.

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加大,学校的品质正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品质,已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新要求,学生家长的新期盼,也是学校提升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理解学校品质?如何树立科学的学校品质观?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校品质建设的哪些问题?座谈会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在座谈时指出,学校品质建设这个话题很有意义,而且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探讨学校品质建设,加强学校品质建设,是时代的呼唤,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的逻辑.他认为,研究清楚了这个问题,学校建设就有了遵循,少了压力,就能够不断贴近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而学校品质的提升,也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促进.时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进行这样一场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

与会代表也都从各自实际出发积极发言.有的代表以自己几十年办学的经历,谈到学校品质建设要以人为本,即要符合学生的本真,符合国际潮流,要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人生幸福,要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学生爱学校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打下爱国、爱人民、爱事业的基础.

有的代表认为,学校的发展有三个境界,从特色化到示范性再到品牌,而比这些更高的一个境界就是品质构建.品牌是品质的外在产品,而其内涵则是学校的精神乃至人格,这就需要学术品位和文化的进一步建设.

有的代表介绍了自己所在区域学校品质建设的经验与做法,总结出了学校品质建设的三个“缺一不可”:一是学校要开放,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开拓眼界;二是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要强,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作用;三是学生要健康、阳光,推行“把课堂还给学生”.

有的代表认为学校品质建设既是目标也是过程,强调围绕学校核心价值观构建适合师生发展的四个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师发展体系;尊重教育规律的评价体系;以人为本、努力创新的学校管理体系.

有的代表说,学校品质建设在学校从追求特色到重视品质变化的今天,是一个适时的话题.认为学校品质是学校的核心精神、品味的最终体现和文化的传承与超越;学校应当在提升品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地结合国家要求的课程改革和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有的代表从理论的角度界定了区别于品牌的外在市场化色彩,品质应是学校内在动力的激发.并且指出高品质的五个活动体现是有挑战性的学术课程,有魅力的艺术支撑,有活力的体育活动,有吸引力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指导力的学生辅导系统;外部宏观体现则是被社会、政府、家长所认可.高品质要求课程设置合乎教育使命,还要求从标准建设、制度建设、主体能力建设和文化建设几方面去努力.

王定华副司长认为代表们讲得非常好,他说:“大家对品牌的概念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如何构建学校品质畅所欲言,对品质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了一定的哲学的思考,站得比较高,思考得比较深.”他认为这样的课题和座谈会要持续进行,并倡议在座各位代表,作为我们国家中小学品质构建的第一批核心队伍,作为今后深入研究的基本骨干,应当持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建议,相关学校今后轮流进行这类座谈,深入研讨,教育类刊物专文专版跟进.基础教育一司可以支持大家开展课题研究,以体现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希望有兴趣的同志积极参加.他还指出,研究这个问题要大胆创新.他鼓励大家可别出心裁地选一个角度或议题,大胆进行探索,最好能总结出一些典型经验,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与会者均积极响应,表示今后将大胆探索,努力创新.

座谈结束后,《基础教育参考》编辑部对学校品质建设进一步讨论认为,学校品质建设要注重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可以作为进一步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抓手,决心进一步关注和深化对学校品质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追踪,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执笔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