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学生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模式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334 浏览:106309

摘 要: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构建和谐课堂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要以学生为根本,构建和谐课堂,就必须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怎样才能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呢?本文从研究型学习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和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来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模式.

关 键 词:适合;学生发展;教学模式;研究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也要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构建和谐课堂.要构建和谐课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师生互动的、学生能自主操作的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下面是笔者从新授课和主题活动课两方面进行探讨适合学生发展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一、研究型学习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型学习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教学,其相应的教学程序为“创境激疑——自主探究——明理内化——应用拓展”.

(一)创境激疑.

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应创设认知需要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必然需求,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研究”的意识,激活“研究”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上提出问题;②通过学生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产生问题;③以游戏形式、直观演示、设置悬念、动手操作、模拟实验和竞赛、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产生问题.

例如教学四年级数学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出示一组数:33、36、39,问:这些数能被3整除吗?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接着出示另一组数:23、26、29,问:这些数能被3整除吗?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否就是个位上的数是3、6、9?学生在认知矛盾冲突的情境中肯定会引发想探究的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和什么有关系?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在学生的讨论分析中产生了“研究”的问题,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去“研究”.

(二)自主探究.

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1.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如探索“圆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工具和学习材料:2个硬纸做的不同直径的圆、2个布做的不同直径的圆、2条绳子、2把尺子,问: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圆的周长是多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选方法:用绳子绕圆一周进行测量;在尺上滚动圆一周进行测量;把布做的圆对折后再测量.


2.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要求各小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分别写出能被2、5整除的数,比一比哪一组写得多,让学生自己收集所观察的材料,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规律的积极性.

3.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呈现3/4等于6/8等于9/12后,教师问:上面的等式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是怎么变的?放手让他们观察思考,通过交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4.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先请学生用12个正方形(每个代表1平方分米)纸片摆成长方形,接着要求同桌合作用24个正方形纸片摆成长方形,分别记录长、宽和面积的数据,问:长方形的面积跟它的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5.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如计算45+29时,学生想出了如下的方法:(a)40+20等于60,5+9等于14,60+14等于74.(b)45+20等于65,65+9等于74.(c)45+30等于75,75-1等于74.(d)29+1等于30,44+30等于74.(e)45+5等于50,50+24等于74.(f)40+20等于60,5+9等于14,60+14等于74.(g)用竖式计算.通过尝试,不仅解决了问题,使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像第(c)、(d)、(e)几种方法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三)明理内化.

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新知,获取新知,并巩固内化,这是研究型学习的重要目标.

(四)应用拓展.

指导学生自己归结、整理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而去解决思考题、发展题,进行课后实践,使学到的知识延伸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提高“研究”能力.这样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将“知识巩固”与“应用研究”整合优化.

二、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中的规律》的教学为案例,简要阐述“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我们认为主要包括:活动内容与目标、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手段几个重要方面.

(一)构建“研究型数学主题活动课”的内容、目标.

学生在完成了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的学习后,教材设计了一堂《图形中的规律》综合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拼摆三角形得出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规律,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旨在让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具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技能、技巧.

根据教学实际,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原来的活动课教学目标比较单薄,教学内容几近空白,对学生不具挑战性,研究的价值不是很大.为了将“研究型活动课”做的深入浅出,我们大胆地将主题活动的目标进行了提升:不仅要求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得出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规律,还要求学生通过选用字母,表示出所摆的图形中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图数模型.同时我们更有意渲染气氛,让学生感受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及数学的简洁美,并让学生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下,规范地解决数学问题,享受数学的价值.实践证明,新的教学目标更加切合我们的教学活动实际,既依托了教科书,把握了教材的精髓,又使数学活动对学生更具挑战性,值得深入研究,增添了数学主题活动课的数学味,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索,使主题活动内容一开始就具有研究味.

(二)构建“研究型主题活动课”的组织形式.

我们注重活动课的组织形式,积极贯彻“以趣导入”、“自主操作”、“感悟交流”的组织原则.

1.强化活动的趣味性,坚持以趣导入,深入浅出.在本堂课的活动中,采用学生颇感兴趣的“数青蛙”作为导入活动.在复习本单元知识重点时,让学生感到的不是艰涩、深奥,而是浅显、有趣,消除学生畏难的学习心理,营造出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2.强调操作实践,坚持感悟训练.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小棒,并按研究活动的程序,循序渐进地开展操作实践.引导学生从1个三角形、2个三角形,到3个、4个三角形,步步为营,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期间,教师充分发挥活动组织者的作用,进而相机提出7个三角形与N个三角形的研究,实现了思维训练的有序开展和跳跃发展.

在活动进行时,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研究任务,自主感悟,及时组织交流汇报,要求学生把研究中的结果,及时反馈、评价.在教师的点拨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下,研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我们反对形式主义,不搞无谓的合作.我们寄希望于在学生独立自主的研究前提下,进行积极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数学主题活动课成为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个性的学习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积极的发展.

(三)构建“研究型主题活动课”的重要手段.

在活动课的教学活动中,可供选择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怎么写作于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求真务实是我们对教学手段的最大追求.因此,我们把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我们的重要教学手段.

我们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是那种学生一看就能清楚,一想就能明白的内容.摒弃了繁杂的花边和不合时宜的音乐.我们的目的就是在降低活动成本的大前提下,返朴归真,让真正的重要信息抓住学生的眼球.

我们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拼摆课件,一开始就是着眼于方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操作而设计的,改变了教师对课件的独家专用,而学生只把课件当作动画片的滑稽场面.你可以看到,在活动中师生共同操作课件,拼摆图形,共同研究数学现象,感悟数学的魅力.

我们认为:“内容要精当,形式要活泼,手段要新颖”是“研究型主题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温故入新→探究感悟→拓展研究→活动小结”是“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总之,适合学生发展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教学、学生自主操作的研究型学习模式,包括研究型学习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和研究型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