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生活化教学的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440 浏览:104260

【摘 要】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关 键 词】聋校语文生活化教学

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聋生融入和适应社会必备的基本条件.聋校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全体聋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聋生适应未来社会、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入社会,走进生活.

一、聋校的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聋校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教材中的一些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聋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访一访,观察生活.在聋校课文教材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注重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达到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2.演一演,再现生活.聋生是学词、学句、再到课文,慢慢积累的语文知识的过程,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聋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聋校语文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3.学一学,体验生活.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在聋校教育中,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二、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捡到一位小朋友的新书包主动交给老师,八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智障班的学生打饭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锻炼学生的说写句子.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以及聋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从培养聋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促进聋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依据语文教育和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构建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在内的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吻合的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聋生发展需要的语文课程.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孩子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父母不能忽略自己的孩子是聋哑,要把他当做健全的孩子看待同样也能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做水果生意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有的学生家长是在外打工的,就让他们说说外面的辛苦、不容易等等,可以让学生写写关于父母在外打工经历.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但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聋校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