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微探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166 浏览:83392

摘 要: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是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90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及价值观教育研究》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提出了“135”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体系,以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过程进行调控,从而增强整体教育效果.

关 键 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方法

高职院校“135”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体系,就是确立一个理念即以学生为本;建立“三种机制”,即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互动机制,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合力机制,“三全育人”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与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五个载体”,即校园文化载体、社会实践载体、网络传媒载体、管理载体和德育评价载体,丰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以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过程进行调控,从而增强整体教育效果.

一、确立一个理念,即“以学生为本”的德育工作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理念,确立学生在学校教育,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一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主体,把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二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动力主体,坚持塑造人与激励人的统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环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权利主体,把德育工作过程变成尊重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过程,成为怎么写作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四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发展主体,构建起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素质结构,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人格结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建立三种机制,实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与管理关联互动.

(一)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互动机制.建立由党委领导下的有各系部总支、各级团组织、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参加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并定期召开思想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学生思想状况,确立“条块结合,优势互补,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指导思想.首先由党委各部门、学生处、院团委、各党支部、学工办为责任单位,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和学生班级责任区党员这群系统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其次是由学生处、各系(部)学管干部、班主任具体指导各级学生会、班委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管理系统的作用,实现知行合一.再次是以教务处、教学系(部)、思想政治教研室为责任单位,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系统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和知的主阵地作用.最后是从各项细节入手,由后勤全体职工和辅导员深入学生公寓,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党员之家”建在学生公寓,加强园区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宿舍文明建设活动,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四条线密切配合,形成统一、和谐、高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二)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合力机制.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教育的实效.学校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关键;家庭教育是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的基石,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助手和补充;社会教育是基础和保障,也是教育的归宿.因此,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教育要求,在方向上是保持一致和统一的,都是想让孩子成为有用的人才.教育过程具有连续性.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结合是自然的、连续的,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贯彻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合力机制,尽快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并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和谐互动局面.

(三)建立“三全育人”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所谓“三全育人”就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构建学院每个教职员工、每个角落、各种活动、长久的、连续不断的育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本课题组所在学院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从完善工作体制、加强队伍建设、突出特色教育、拓展社会资源等方面出新招、实招、硬招,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工作格局.第一,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打造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发挥党政干部、思政工作者、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突出特色教育,实现全过程育人.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学院建立了“两大循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体系.“两大循环”,一是指年级循环: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分学期安排教育计划,分段施教、分层施教,每届学生形成一个循环.二是指年度循环:以一年季节变化、重要纪念日为活动契机,以活动节为载体安排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分层次、分年级、螺旋上升的新的育人实施体系.第三,广泛利用和吸纳社会资源,营造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环境.以工学结合“百县千企”和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以我院社会实践基地为教学联系点,定期邀请企业家和社会名流与我院学生开展以理想信念、“三观”教育为主旨的系列活动,积极争取社会、企业对学生的支助,建立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良好互动机制,加强学生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反哺社会.

三、构建五个载体,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方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新是当前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不仅面临着理念、内容的创新,而且面临着载体创新的选择,课题组在具体工作中就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构建五个载体的思路.(一)构建校园文化载体,强化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环境和氛围.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品质的形成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充分利用学校传统资源,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办学理念,构建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特色文化和校园风气.重视文化建设设施和景观建设,对校园进行精心规划,优化学习生活环境,陶冶学生情操.组织好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竞赛等活动,重视校园媒体建设,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建设.


(二)构建社会实践载体,以社会实践为纽带,架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为了切实保证社会实践充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本课题组所在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节检测日与日常相结合,学生社团与志愿者相结合,勤工俭学与公益劳动相结合,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更有利于实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思想教育与专业学习结合,增强德育实效性.

(三)构建网络传媒载体,适应网络时代特点,开拓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新渠道.面对互联网对学校德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课题组所在学校充分利用E-MAIL、、微博等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工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开拓德育工作新载体.形成既有效防范有害信息传播,又促进校园网健康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宣传,倡导学生文明上网,引导学生正确汲取网络知识,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思想道德规范.

(四)构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管理载体,拓展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新途径.一是建立健全“学院主导、系部主体、齐抓共管”的院系两级德育管理运动机制.二是各系部立足实际,优化德育载体,打造自身德育特色.三是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意识和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承担一部分德育职能,即在管理中融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起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

(五)构建德育评价载体,注重德育评价,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教育体系模式融合形成整体的学生德育实践系统,最好的载体是建立《学生德育发展记录》.《学生德育发展记录》这一重要的评价载体能直观生动地记录学生在某一领域、某一阶段的成长过程,为学生德育实践和过程控制提供了可操作的范式.大学生德育记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主动与社会联系、与基层联系,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怎么写作、创新创业等活动,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的特点,以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增强整体教育效果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