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文阅读备考指导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486 浏览:56217

【命题趋势】

议论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上海、苏州、益阳等考区连续出现议论文阅读考查,所选议论文以立论文为主,个别考区出现驳论与立论相结合的选文.

议论文阅读的材料以人生修养、成长思考、传统文化、待人处事、时政热点等为主,所选文章多来自新近出版的报刊时文.选文切合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引导学生对自身成长过程进行思考,对社会热点现象进行初步分析,目的是要学生关注生活,留心时事,提高明辨是非、甄别真检测、识别美丑的能力.议论文阅读的分值大多在6~12分之间.

【考点概说】

中考议论文阅读主要有以下考点:论点的辨析、提取和归纳;论据的类型、作用及补写;论证方法的辨识和理解;论证结构的分析和论证思路的理解;论证方式的运用及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理解关 键 词句的含义及作用,鉴赏议论文的语言风格;联系自身实际对选文观点进行评价、感悟或拓展.

议论文阅读常涉及的文体知识有:

1.论点,指作者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在形式上是一个肯定性陈述句,具有判断性,能够明确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

2.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几个论据共同论证一个论点时,要注意其顺序:或时间,或空间,或主次,或数据的大小.

3.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1)论证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怎样证明.

(2)论证方法的类型:举例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阐明某个道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某个论点,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道理论证,可分两种,一是直接讲述一些支撑论点的基本道理,揭示事情的本来面目,令人信服;二是引用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公理,阐明某个道理,增强论点的权威性,使文章极具说服力.名言警句影响力大,格言谚语公理为大家公认,道理不言自明.对比论证,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形成鲜明对照,互为衬托,特别能突出某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4.议论文的结构一般由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个部分构成.

5.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严密.

【中考题例】(2012年娄底市中考题)

让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

侯磊

①记得小时候,老师说饭前要洗手,我们嫌麻烦,总是借口托词,甚至想出歪招来对付.后来,养成了讲卫生的习惯,饭前不洗把手,就感到心里别扭.读书那会,总爱睡懒觉.毕业到了部队,作息变得规律了,每天早晨一到6点,生物钟就条件反射似的准时敲响,偶尔赖在床上也难睡着.看来,凡事成了习惯也就变得自然了.

②习惯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觉.曾有人问“当代雷锋”郭明义:“你自己家里也不富裕,为什么还拿出那么多钱帮助周围的人,而且能坚持这么长时间?”他的回答很简单:“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习惯成自然.”从典型身上,我们看到了习惯的力量.科学研究表明,人每天高达90%的行为源自习惯的支配.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也说:“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如果学雷锋也能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种习惯,“雷锋”岂不天天在身边?

③习惯的养成要靠日常的点滴积累.纪念日要学雷锋,但纪念日仅是“加油站”.“善与美蕴藏在生活点滴中”,雷锋做好事就表现在每时每刻,落实在日常点滴.出差乘车,他帮乘务员扫地;战友归来,他帮助补补课;路遇困难,他帮忙搭把手.正是一件件小事,凝聚了雷锋精神的光辉.“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是“积善”.积少才能成多,积累本身就是一种养成.

④本职岗位是养成习惯的基本平台.雷锋是一个实干家,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钉子精神”是雷锋爱岗敬业的生动写照.谁能说干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带动周围的人,不是学雷锋呢?如果你是一名学生,,这是在学雷锋;如果你是一名农民,能种出让人民群众放心吃的粮食和蔬菜,这是在学雷锋;如果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能经常到基层走访,履职尽责反映群众心声,这也是学雷锋.导演陈国星在拍摄电影《郭明义》中体会到,善待周围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做有益的事,就是学雷锋的体现.作为一名军人,当雷锋精神扎根于内心,爱岗敬业成为我们学习、训练、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时,那岂不是天天都在学雷锋?

⑤“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崇高的道德观念,能不能产生现实的力量,关键在于能否长时期的坚持.“京城活雷锋”孙茂芳执著50年做好事,除了因为崇高的道德追求,还在于他的毅力和坚持,在于他把学雷锋化为实实在在、持之以恒的自觉行动.习惯带来的持续自觉,也许只是凡人小事、举手之劳,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能成就伟大.当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后,我们必将迎来更为精彩的人生!

中考原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选文第②段举郭明义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3.结合上下文,将选文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补充出来.(2分)

4.你如何理解第⑤段中“当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后,我们必将迎来更为精彩的人生”这句话的意思?(3分)

最新拟题

5.请你根据第②段所论述的观点,为其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6.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7.有人说21世纪是一个讲求竞争与效率的时代,学雷锋早已过时.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一、如何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并进行准确提取或概括?

这类题考查方式有三种: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②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③对文章中心论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首先,通读全文,弄清文章对何事发表议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然后,看文章中是否有适合直接做中心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是一个概括力很强的句子.它可能在文章的开头,也可能在文章的末尾或中间.许多时候,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上面娄底卷第1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题目“让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统率全文,正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如果文章当中没有一个适合做中心论点的句子,那么,就要由自己来概括了.概括中心论点时,一定要注意:语言要简洁,要顾及全文,表达要准确完整.

二、怎样辨别论据的类型并正确理解论据的作用?

这类题目的考查方式有:

1.文中运用了哪些论据,并指明其类型.

论据类型主要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以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2.概括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

解答这类题目时,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字数控制在50字左右.

3.分析论据在文中的作用.

分析论据的作用当然要和论点联系起来.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或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如娄底卷第2题,“选文第②段举郭明义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其答案为“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习惯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觉”.


4.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补充事实论据,必须使用概述的方法,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上.其表述形式为:人物(谁)+故事梗概(怎么做+结果怎么样).也可模仿原文的事例格式来写.补充理论论据,则多引用名言警句.如娄底卷最新拟题5,要求为第②段论述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可举“板凳妈妈”许月华,靠两条小板凳代替双腿走路,照顾福利院的孩子,坚持30年不放弃.

三、怎样辨别论证方法并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这类题目考查方式有:

1.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法或摆事实)、道理论证(讲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然后对照概念进行分析.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进行,一般不会出错.如娄底卷最新拟题6,“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第④段列举学生、农民、人大代表做好本职工作即是学雷锋的事例,是举例论证,即事实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答题时,先说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即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分析其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答题方式为: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应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如娄底卷最新拟题6,作用是雄辩地证明了本职岗位是养成习惯的基本平台这一观点.

四、怎样分析论证的层次,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议论文的基本写作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结构.而按照思维形式,又可以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①由一般到特殊的“总论——分论”式;②由特殊到一般的“分论——总论”式;③“总论——分论——总论”式.答题形式为:“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或“在该段中,作者首先提出××观点,然后使用××论据,再次运用××论据,最后得出××结论”.

五、怎样感悟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把握字里行间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题目的形式有:(1)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析画线句的意义和作用;(3)简要分析某段语言的特色和表达效果.

上述几种题型都围绕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来命题,解题时要联系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等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阅读议论文,同样涉及语音、词语、句意的理解等基础知识,这就要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随时积累词语,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领悟.考题上出现此类内容,要从文章内容上,尤其是从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

如娄底卷第4题,理解“当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后,我们必将迎来更为精彩的人生”一句话的意思时,一要分析该句在段中的含义,二要联系现实生活,特别是考生的生活体验.答案可以这样表述:“如果我们每个人自觉地把学雷锋做好事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人生就更有价值,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六、怎样评价文章的观点,并能结合实际来认识和理解?

这是近年来出现频率很高的创新性试题.常见形式有:①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你谈谈对××现象的看法.②结合你的感悟,说说你对××观点的理解.③读了这篇文章后,请谈一谈你对××问题的思考或建议.解答时,应先摆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再陈述理由(最好能运用相关的论据,以增强说服力),理由最好有二至三条,最后得出结论.陈述理由时建议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以理服人,增强说服力.如娄底卷的最新拟题7,这是一种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学雷锋是不会过时的.因为雷锋精神的内涵是无私奉献,是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付出,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也被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从每年评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从千千万万的志愿者身上,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雷锋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的时代变得更诗意.所以,学雷锋永远不会过时.名师提醒

议论文阅读是中考必备考题,其内容贴近时代脉搏,因而具有时效性.由于中考命题考查立足于简单的议论文,阅读材料时一般遵循“通读材料,提取论点——再读材料,筛选论据——明晰论证,理清结构——品读语句,体会语言”的流程,只要在答题时循序渐进,一般都能准确应对议论文阅读题.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

1.分析论据的作用时,同学们最喜欢写的一句话是“证明中心论点”.这看似正确,其实大错.因为分析某一个论据的作用时,必须联系论据所在的段落,一般情况下,论据证明的观点常常在论据之前或之后,并不一定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2.分析论证的层次或论证思路.这类分析题考查对论证过程的理解,答题时一定要出现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等,这样表述,才能将论证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

3.评价观点题,这类试题多为开放性试题.肯定、否定都可,关键在于观点必须明确,论据必须具体,阐述理由时一般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再次重申论点.

不对生活发脾气

蒋忠平

①林语堂云:“人类的快乐是感觉上的.”人生亦如草木,须经历春夏秋冬,这是大自然赋予的节奏和韵律.而人到底是万物的灵长,足以令万物仰视的人,能更加清楚地解读自己.这“解读”就是“感觉”,就是“品”.

②不论是圣贤还是草民,不论是英雄还是小丑,都是一列疾行的列车,遵循着同一轨迹,即从始发至终点.然而,究其细微,人与人竟是千差万别.正如面对黄叶有人会想到考察气象,有人会想到人的暮年,有人会想到扫起来生火.我们不便评头品足,一切都顺理成章,这是人对自身命运的品尝方式.

③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和平时期再难把人严格地区分为“好”与“坏”,许多界线都变得模糊不清.尤为严重的是,时代更加看重效率和改进,这导致人人都把自己忙成一团,失去了彼此照看和监视的机会.人生变作一杯酒,摆在每个黎明或黄昏,等他自斟自酌.其中的况味除了自己还有天知地知.品味人生,是另一种意义的自觉查考,简单地说便是:看你自己的了.

④人们似乎都有一个怪癖:易于铭记坏的遗忘好的,所以很轻易就做出了“世风日下”的结论.的确有一些人被花花绿绿的物欲击沉了,的确有时正义跌入血泊而邪恶站在一边狞笑,可是绝大多数的人仍在洁身自好.一些人会迎着凶险前行,另一些人留在原地一脸苦色、心中不安,还有一些人当了逃兵,为余生留下数不清的羞愧.人们终究找到了一面属于自己的镜子.淡品人生,“淡”,不仅是超然风度,而且是人们留给自己的冷静.所有人品味人生的结果都是一致的:我们欠世界太多,谁也没有理由沾沾自喜.

⑤人们不可避免地演着自己的戏,悲哀的或是欢乐的.明末清初大批评家金圣叹曾说过“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历史潮涨潮落,一切都留在昨日.人们在一种迥然不同的环境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约而同地寻觅着“不亦快哉”.有人找到了,有人没找到.这就是人生,这就是那段艰难的航程.

⑥人生还似一支针剂,在进入社会的脉管之后,会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它,有的驱除了病变,有的带来毒副作用,有的什么也没带来.倘若我们的人生是后两者,那么,我们只有在那一张一次性消费的履历表上记上这样四个字:无效生命.还是那杯摆在晨昏的酒,我们以亢奋的抑或沉郁的眼光端详之后,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人生的滋味就在你的眼角眉梢了.

⑦最后让我们一道心平气和地淡品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并一道暗暗给自己一个决定:不再对生活和世界发脾气.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22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引述林语堂的话有何目的?

3.第②段画线句是什么论据?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4.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5.联系语境,说说你对第③段中加点词的理解.

参:

1.不对生活发脾气.

2.引述林语堂的话是为了论述人类能更加清楚地解读自己、认识自己,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3.第②段中的画线句是事实论据,面对黄叶,不同的人产生迥异的联想,有力证明了“人与人竟是千差万别”这一观点.

4.运用了比喻论证.(1)文中将人生比作针剂,将社会比作脉管,形象地论述了不同的人生对社会产生的种种影响,提醒人们要用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去影响、改变社会,实现人生价值.(2)将人生比作酒,以酒味喻人生的滋味,告诉读者要细细感受人生,领略人生的滋味.形象生动的说理,让人信服.

5.“照看”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照顾、友好相处;“监视”是监督、提醒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