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生物技术本科工程类课程群建设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09 浏览:14379

摘 要:生物技术本科工程类课程群是专业课中核心的教学模块,是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院校,其生物技术专业的工程类课程群应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实施课程群模块化教学,加强工程化的意识培养,围绕社会实际所需的实践能力改革教学内容体系.

关 键 词:应用型人才;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群;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062-02课程群是师生围绕某一教育问题或现象而共同创造的学科知识体系所进行的研究活动[1].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和的产物,其核心是以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还包括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及生物制品等领域.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应用本科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在培养规格上,应用本科培养的不是学术型、学科型和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怎么写作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需要,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为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主线,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为“应用”主旨和特征,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复合型应用人才具有广阔的文化教养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具有多种能力及发展潜能,同时具有和谐发展的个性及创造性,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复合型人才比较全面,可以在工业生产等领域做出巨大的贡献.很多新建本科院校主要行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功能[2].而很多二本本科院校因为培养思路的问题,学生大多重理论、轻应用,工程素养更是明显缺乏.通过加大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解决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重庆三峡学院等地方高校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应的教学内容体系.生物技术本科工程类课程有基因工程、生化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等,他们的共性都是实验,实践教学比重极大,课程之间联系紧密.本文通过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探索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进行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群的模块化教学

大多数地方高校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偏重文理,工程类课程实践教学硬件不够,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有限,生物技术本科开出的工程类课程除了基因工程、生化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和细胞工程为必修课程外,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工程类课程大多作为选修课程开设.由于工程类课程不能全部开设,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成为空谈.因此必须保证生物技术全部工程类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正常进行,将工程类课程整合,大力推进工程类课程群的模块化教学.

在以前的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中,虽然很多的工程类方面的课程业已开设,但课程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课程与课程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松散、脱节,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出现重复,比如生物制药技术课程里面的细胞培养部分和细胞工程里面的相应内容重复.学生没有形成核心技能,没能把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从理论到实验再到实践整合为一体,将来会有较长的时间不适应实际的工作岗位.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应将专业实验课与实际工程密切联系,使学生能较早地接触工程实际,了解和熟悉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3].为了使学生举一反三,学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进行典型工程教学.因此,我们在进行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把相关的课程集中起来,形成多个教学模块,工程类课程方面的基础课程(主要是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和专业方向课程就很容易形成一个教学模块.为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勤于动手、自觉学习的习惯,形成核心应用能力,我们可将教学模块内部的知识连贯有序起来,系统化,将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枯燥,知识易于掌握,学习时能循序渐进,同时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使学生能明显感到可以“学以致用”[2].模块化教学,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将社会上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模块化教学一一对应.学生进行模块化学习之后,通过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某种资格证书,进行上岗.如参加工程类课程模块学习之后,参加发酵工种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学生就能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率先找到工作,并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刚刚工作就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再通过一定的工作、实践锻炼,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逐步成为工厂的工程师.


二、加强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的工程化教学

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比重极大,极为重要,课程之间联系紧密,为了人才培养需要,应强调课程的工程化教学.传统的专业实验一般是单纯用于理论验证,要从根本上改变它与实际工程脱节的现状,我们就应该将实际工程中所涉及的实验作为实验课的内容,这些实验课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探索和研究性质.同时由于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实验更具有针对性,更接近工程实际,学生更能从全局上把握,这样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聪明才智,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大部分面向工厂企业一线岗位的地方高校毕业生,通过强化工程教育,在校期间,加强学习基础课程,夯实基础,增强后劲,工作之后参加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增强工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

三、生物技术本科工程类课程模块设置

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体现工程化特征,结合工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核心应用能力.我们认为在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模块内需设置理论、实验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环节(见表1).

四、以应用型为基点,加快推进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改革生物技术课堂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复合型的生物技术人才,应减少理论课程的学习,回到重应用的轨道上来.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该门课程的发展史,把握课程的知识结构框架,授课目标是把相应课程的基本知识点讲清楚,重要知识点讲透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4],授课时不应讲授完整、深奥和最新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程时,应多多考虑讲解与工业实际结合的例子.如讲授细胞工程理论课程,可以结合工业上生物技术药物的生产流程讲解.讲到微生物的培养基时,多举一些工业实际的例子进行讲解.微生物的生长内容,多联系一些实际的工业发酵过程中菌种的生长变化规律进行讲解.总之,与应用有关的知识要多讲、精讲,其他细化、分支的知识少讲或不讲,学生了解就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及初步的工程技术能力[5].

地方高校必须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点,培养学生工程化应用能力.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适合于学生进行工程化应用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满足生物技术发展需要.

06;34-36.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3157)

作者简介:熊书(1987-),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通讯作者:周大祥(1979-),男,重庆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