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七年级学生“正常”地学习数学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07 浏览:10817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57-01

作为数学教师,除了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技能外,更要关注学生“健康”的成长,而“正常”是健康的前提,“正常”的成长要比“健康”的成长来得更重要,而如何让七年级的学生“正常”地学习数学,是每一个七年级的数学教师(初中的起始年级)务必关注的问题.

一、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

七年级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数学的学习,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数学思维习惯.学生升入到初中,不但有身理、心理的变换,更重要的是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小学数学主要学习的是整数与分数(小数)的计算,知识的衔接、连贯性较弱,而小学生进入七年级以后,教材中引入了代数式,用字母表示数,突然使数学变得很抽象,前后知识的相互补充应用也有较高的要求,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是每一个七年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小学生向中学生的过渡中,学生的心中充满好奇,有自我表现的冲动、又有强烈的求知愿望,此时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不注重知识本身的结构特征,只会对知识的表象加以模仿.如果这时候教师只注重数学本质的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忽视小学到初中学生心理知识规律的变化,在教学中就会适得其反.教师在学生的模仿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增强信心,让学生不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品质的发展,最终达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二、教师的教学观及其对策

现实教育中的数学,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往往是这样的:孩子一上学,甚至一进幼儿园,就被强行抛进了成人构建的成长模式,教师与家长用强劲的爱的意志,压抑了学生弱小生命中本应该生机勃勃的活力.学生主导精神的成长本能变成被动接受的本能.本应该是自己的创造却变成了教师乃至环境塑造的对象.教师往往以盲目的爱和强迫性的灌输式教育,压抑、泯灭着学生初创生命中的主导本能,弱化了学生生而具有的生命活力,使学生一点点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失去了自然的生命力.显然这种教育教师的出发点与意图是好的,但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为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无形地设了一道门槛.

数学的本质特点确定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抽象性不仅表现在它的概念和研究的对象上,而且表现在方法上.人们认识事物,就是要对纷繁多变的现象进行量和形式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把握事物的结构和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七年级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模仿教学训练中,通过简洁、大量表象习题的模仿训练,找到解决习题隐藏的本质方法.

学生在学习有理数加法的过程中,由于引入了负数的计算,学生在对小学学的数的加法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对新的事物负数加以类比,此时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难以接受,不理解 的(-3)+(-5)实际意义.如果教师此时一味对法则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背景,就会使学生丧失思考和理解的空间,教师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强迫性的灌输式教育.

设置背景(产生问题):我们会对3+5进行运算,同学们会计算(-3)+(-5)吗?

构造模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师:以O点为参照点,规定向西为正,向东为负,如图某人向东走了3m到达P点,又向东走了5m到达Q点,此时这个离开了O点多少米?

生:8m.

师:方向?

生:在O点的东面

师:如果考虑方向,同学们能将上述问题列成算式吗?

生:(-3)+(-5)等于-8

模仿运算:(-2)+(-4)

(-1)+(-3)

(-3)+(-8)

学生在模仿运算中,不断闪现问题的实际背景,为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打下了基础;

形成思维: (-3)+(-5)

等于-(3+5)

等于-8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教学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材的对话,学生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这种对话不是语言上的简单的你来我往,而是属于“内心深处”的具体体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获得知识是根据已有的经验来构建他们的数学理解力的,这些经验扩展了能够创造思想的智力框架,从而使得每个学生可以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好动、思维活跃的黄金时期,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关心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或以往学习经验的联系,发掘学生固有的潜质,激发学生去学习自己的数学,将会得到较好的效果.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挖掘学生、挖掘问题的背景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要从学习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①具体的数学内容,能不能成为学生的“食粮”;

②教学内容怎样才能适合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胃肠”;

③数学除了苦、累、汗水、抽象和枯燥外,喜欢、好奇、有趣其实更重要;

④数学除了考试升学能派上用场外,在实际生活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⑤数学除了计算、证明,还离不开直观、实验和实际操作.

数学的学习应该向如何提问题、想办法、主动探索的方向发展.让数学成为收获责任、应变、自信、想象和创造的肥沃土壤.在这样的数学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改变角色、改变姿态、改变位置,让教师从居高临下的位置走下来,使教师进入孩子的世界,成为孩子良性发展道路上的伙伴和朋友.

七年级的数学教师面临着小学生到中学生角色的改变、青春期的发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不但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数学教育的研究,学生学习心理规律的探索,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才能使七年级学生“正常”地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