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刍议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200 浏览:56915

摘 要: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作为写的一块,是语文的“半壁江山”.然而,当前写作教学现状却不乐观:“学生作文烦,教师批改难,提高效率慢”等老大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关 键 词: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 语文教师 刍议

初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认识水平低,阅读范围窄,写作尤其是写议论文,颇感困难.加之近年来“淡化文体”这一教学思潮的影响,多数语文教师对初中议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相对于其他文体的写作研究始终处于滞后状态.这将直接影响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之后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吸取前人的经验,从问题出发,针对所授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初中议论文作文教学的思路与训练方法,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探讨如下.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写作

学生有了写作材料,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但不一定就能写出好文章来.这是因为作文十分明显地受情感的制约.所以,激发情感是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因此,每次作文,我们都要采用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感情.如语言激励法.学校开展某一活动,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并准备向报刊推荐,教师可告诉学生,这次作文大家比一比,看谁的文章能入选,从而点燃起他们的写作热情,激发起他们竞争意识.此外,还有趣文引导法、语言描绘法、设置需要法等等.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使学生心中的情感喷发出来,学生才会笔下生花,写出情文并茂的好文章来.总之,在课堂准备这一环节上,可采取课外准备与课内准备相结合.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这一环节,使作文教学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前量,使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产生一种志同道合的默契,为教师的课内指导奠定基础.[1]

二、强调听说读写相结合

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是根据学科的特点,通过对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听,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初始的感知环节.听,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说,可以体现学生的思维个性,增强语言运用能力.读,是吸收信息的过程,也是通过理解,加工获取新知的过程.写是语言的综合运用,是在听、说、读能力训练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是运用语言文字最高要求的能力表现.在德国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是把说和写放在一部分的,称为“口笔语训练”,他们认为把说和写的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以说促写,以写促说”,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当然,遵循人类的生长发育规律,听的能力培养,又是其它三种能力培养的基础.所以,“轻松作文”教学强调听说读写相结合,给学生的作文能力训练设置台阶,让他们明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作文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起写作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2]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亦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在这种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过程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发散思维是多向的、立体的和开放型的思维.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流畅性是指能产生大量念头的能力特征;变通性是指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特征;独特性是指能够产生不同寻常的新念头的能力特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 7—9 年级学生的“写作”目标这样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多面体,它会以不同的方式与角度展现在观察主体面前.鉴于此,“轻松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巧妙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鼓励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使学生思维活跃,办法多而且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或建议,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就可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顺着自己新奇的思路,身心愉悦地去完成作文.


四、让学生广泛积累写作材料

文章要言之有物.这“有物”,就是说文章内容要充实.议论文也应该是这样,文章必须有充足的论据(事实论据,事理论据),有了充足的论据,论证才会充分,文章才会有说服力.我们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吗?有些学生写议论文往往只是空洞的说教,缺乏论据,这样文章就显得苍白无力.究其原因,关键是平时掌握的写作材料太少.针对这一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就要要求学生广泛积累写作材料.首先,是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听广播.在读、看、听的过程中,积累知识,积累写作材料.其中的名人、名事、名言、警句、谚语、俗语、俚语、格言、歇后语等等,应多记忆,多积累.同时让学生准备“材料积累本”,将读书过程中遇到的有意义的材料积累其上,并要求积累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如按思想分成“惜时篇”、“勤奋篇”、“知识篇”、“集体篇”、“人生篇”、“国家社会篇”等等.其次,是让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从历史书籍、历史资料中汲取写作“营养”.

因为我们生活中、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大都可在历史中找到“影子”,中外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历史故事都可以积累.再次,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去积累材料.社会生活中的新闻、趣事,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个人的生活经历,也都可以积累.这样广泛地积累了写作素材,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而写议论文,也就不会

因找不到恰当的论据而犯愁了.[3]

五、营造作文写作氛围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即使是小学生的日常话语中也有着大量的议论.议论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我们也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同学们常常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彼此都想说服对方而展开唇舌战,这就是议论;父母不让看电视或踢足球时,我们总是会提出许多理由,把它们写下来就是

议论短文.这是一种很好的营造议论文写作氛围的办法.听人家的语言,读人家的文章,对于锻炼语言习惯也有帮助.这种“听”和“读”也是营造议论文写作氛围的好办法之一.为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在早读时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读一些短小精悍、文笔优美的议论文,并不时进行听写训练,对一些特别优秀的议论文,则让学生反复诵读,娴记于心,运用这种“先入为主”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议论习惯,加深对议论文这一文章类型的理解,产生按这一模式试一试的.

六、教师要充分发挥写作评价的魅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对中学生的写作评价是评改一支笔,以教师的自身经历和阅历代替学生的经历和阅历,以教师的一己之见代替学生的想象和发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改革评价方式,鼓励中学生百花齐放,充分发挥出评价的魅力.新课程理念把写作看作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重要手段.为此,对中学生写作评价应采用“积极、主动”定型;对写作品质应采用“很好、好、还需努力”等来定型;对写作的性格采用“勇敢、顽强”等来定型.对学生各抒己见的有创意的表达要给予充分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