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

更新时间:2024-01-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474 浏览:155819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是编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与学生认知发展特点,针对选文特点精心编制出来的,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没有有效使用语文教材课后练习.在上公开课时,教师基本不涉及课后练习.在平时教学中,有的教师对课后练习一题一题讲解,甚至让学生把课后练习答案全写在笔记本上,更多的教师只是蜻蜓点水一句带过.

一、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使用的问题分析

(一)课后练习使用的盲目性

一些语文教师,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语文教师,他们比较喜欢逐一讲解或请学生回答课后练习.他们认为,既然编者在教材后面设置练习,那就有一定的目的.同时,万一考试考到练习上的题目或相似题目,讲过和没讲过的考试结果不一样,而且即使学生考不出教师也能够感到心安理得,因为他已经讲过了.所谓“不讲不放心,讲过就放心”,这明显没有针对性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对课后练习没有选择,不分侧重点,只是一味平铺直叙式地讲解或请学生回答.这明显脱离教学实际.他们弱化学习方式的指导,用结果代替学习的过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常常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而教学实效却很低.

(二)课后练习使用的随意性

有的语文教师在新课结束后,常常根据课堂上剩余的时间多少来决定课后练习的使用.剩余时间多就多讲,剩余时间少就少讲,当然,没有剩余时间就不讲.这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他们在上课前没有认真准备,教学随意性大.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之差也就可想而知.

(三)课后练习使用的片面性

有些语文教师在使用课后练习时,只选择一些客观题目,一律放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类题目.由于客观题目答案单一、明确,他们认为易于讲解也便于学生回答.而实践活动类题目的答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一时半刻难以讲清或学生难以回答,白白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这就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对新课标认识不到位,对新教材后的练习的实质理解不透,甚至懒于钻研.这种片面性的课后练习使用会大大影响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课后练习使用的缺失性

一些语文教师基本不使用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他们认为如果使用课后练习,就会出现一系列诸如课堂教学结构不完整、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等问题.同时,学生人手一本类似教学参考书的辅导资料,如《语文教材全解》《语文教材详解》《语文教材全易通》等.这些语文辅导资料不仅有教材分析,还有教材课后练习答案.教师讲解课后练习时,学生基本不听.他们要么自己在看辅导资料答案,要么认为自己看过答案在东张西望.请学生回答课后练习时,他们常常照读辅导资料答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使用在这些教师的教学操作中是缺失的.他们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而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结果白白浪费了课后练习这个宝贵的课程资源.

二、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有效使用的策略

课后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使用课后练习,将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判断课后练习使用的有效性的最好依据就是语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的课后练习使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灵活使用课后练习为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力求为实现语文三维目标怎么写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础练习,学生课前预习时使用

基础练习主要指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后经过查字典词典或查阅其他资料等可以完成的练习.它包括现代文中的字词注音抄写、文言文中的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类基础练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们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与提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只有在这些基础之上,学生才能从事阅读理解,才能形成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其它诸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才能培养与提高世界观、人生观及道德情操.

例如现代作家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第4题,两人一组轮流朗读课文,结合查字典,互相检查下列字的读音是否准确.再共同辨析加点的字容易与哪些字在形体上混淆.《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第2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第三题,辨别“其”和“之”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三峡》(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第2题,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查阅相关资料都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些练习.因此,教师应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

内容练习,教师课堂教学时使用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文章内容类题目大多是课文教学的重点,它们大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重点内容.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时使用这类题目.如果教师能够化用,即把这类题目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改编,再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那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编委会副主编赖瑞云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曾经提到关于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一个教例.课后练习第1题,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却大量地、细致地记叙他生活、工作中的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认为这篇文章有值得改正的吗?第2题,朗读鲁迅深夜工作至天亮、海婴连喊“明朝会”两小节,谈谈你的感受,说说哪些地方最动人.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1)课文写了鲁迅先生几件事?表现了鲁迅什么品质?(2)说说文中最使你感动的事件和细节.赖瑞云教授对教者的化用作了高度评价.显然教者很好地理解、掌握了练习,又深入浅出巧妙地改造、化用了练习,效果很好.学生们“七嘴八舌”,气氛热烈,效果极佳.

另外,语言训练一类题目在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很好地使用它.《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原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组长张传宗在《构建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一文中也指出,课文练习应着重练语言,但必须把练习的具体要求和语言表达的可学之处讲清楚,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语言训练这类题目同样适宜于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三)写法练习,学生课堂学习中使用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文章写法类题目大多是课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应在课堂上适当引导点拨学生,让学生思考、讨论、完成这类题目.

《宇宙里有些什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第2题,课文由近及远地对宇宙进行了介绍.你能按照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的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说明吗?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笔者就大胆抛出了这个题目.这个问题一抛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读书的,有讨论的.在理出课文说明顺序之后,他们较好地完成了这个题目.再如这篇课文课后练习第3题,读读下列画线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人们不熟悉的宇宙空间说明得通俗易懂的.笔者先给学生补充介绍说明方法方面的知识,然后再请学生思考.他们很快举手回答这个问题.如第2小题,画线语句把宇宙比成大海,把恒星比作大海里的水滴,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宇宙之大.

如果教师善于把课后练习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学习,那么必定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大有裨益.

活动练习,学生新课结束后使用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实践活动类题目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扩展,它们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而设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由于实践性和活动性,这类题目灵活开放,难度较大.但是,语文教师不能因为难度大就随意弃置这些题目,而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一般来说,在新课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这些题目.教师要及时检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并对他们加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清代作家沈复的《幼时记趣》(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第3题,休息日到公园或野外去,从大自然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把你的感受写到日记里,并讲给同学们听听.在学生学习新课《幼时记趣》结束后,他们已经初步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在此基础之上,笔者要求学生完成此题.笔者在批阅他们写的日记之后,又利用课前三分钟讲演的时间请学生读日记给同学听,最后简单点评.再如《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第3题,在中秋传统佳节,赏月吟诗别有情趣.邀请你的家人或朋友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一边播放《月光曲》《二泉映月》等乐曲,一边诵读中秋咏月诗词;如有兴趣,可以自己做诗.由于班中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笔者就把这个“中秋赏月晚会”提前到中秋放检测前一天的语文课进行.活动地点统一在教室,并在教室前方用多媒体打出一个又大又圆的中秋月.这次班级举办的“中秋赏月晚会”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