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主体性教学与教师角色定位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934 浏览:34226

体育主体性教学是一种现代体育教学形式,其特点是主体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在教师提出问题或启发之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心理上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而往往不能实行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他们既像大人,又像小孩,有时显得很懂事,有时又流露出稚气.

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与课中的教学指导与点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怎么写作.学习与发展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然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却存在个性差异,要使千差万别的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就必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可以调整学生在所在小组的位置,根据新目标继续努力,不断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一种先天性情绪.兴趣能引起并支配学生的感觉和活动,支配感觉和运动之间的协调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快乐作为一种基本情绪具有生物学的发生基础,让学生参加游戏和学习以引起他们的快乐,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快乐和兴趣的互相补充是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创设情境,师生在教学相长、共生共荣的环境中可以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情境教学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其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的发展.还要利用多种教学技巧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乐学.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征,它贯穿于心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可使心理活动更富于组织性、清晰性和深刻性,是情绪的“调控剂”.体育教学多是室外进行,干扰因素多,学生的注意易分散.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注意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注意特点,利用引起和保持注意的规律,组织好学生的注意.自主选择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体会快乐情绪.用全面的、发展变化的评价激励学生,使学生有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素质教育不是选拔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特征的教育.体育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的评价,注重的应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常运用评价作为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既评价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又评价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既评价学习的结果,又评价学习的行为;既评价学习中的能力因素,又评价其情感因素.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而且还能完善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教师应从一切事物都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评价和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向上,焕发活力.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改讲堂为学堂,变主讲为导讲,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的辩证关系,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不断深入、不断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主动权还掌握在教师手里,教师只有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实现,教师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即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才能把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