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545 浏览:57602

摘 要:为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中职教学必需勇于大胆尝试探索,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 键 词:一体化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菜单式教学

一、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教学

1.教学环境一体化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考证等为一体,将教学环境设计为工厂模式,课程教学环境与企业车间接近.在教室上课可以教师边讲学生边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对照实物学习原理,又可以进行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直观、灵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

首先,对学校统一投资建设的一体化教室根据课程要求配备基本的仪器和实验材料,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氛围和环境.其次,还要根据课程项目,自己开发制造实验实训设备.第三,还要与有关企业共同建设集生产、研发于一体的教室.

为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应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张贴安全标语、安全操作规程,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同时,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教育,严格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管理,做到人员职业化,管理企业化.

教学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突出技能实训教学,实施以“项目课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现场教学模式.按照职业实践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在工作情境中展开教学过程的原则,把专业教育的课堂搬进实习车间,给学生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

2.教学内容一体化

(1)新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我们要将几个相近课程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课程来制定大纲.在大纲中,不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而是要根据实际生产的系统性来考虑知识的安排和取舍.

(2)新教学计划的制订.学校要将合作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请进来,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真正反映企业的需求,推行教学“七合一”,即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具与工具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合一、学习环境与生产环境合一.

3.教学评价体系一体化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校要彻底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因为有的卷面分数很高的学生到实际工作中能力有限,反倒是一些在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职业生涯发展很好.这说明过去单纯由教和练考核学生的方式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收获和能力提高的情况.评价体系应该是动态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进步的.

二、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与菜单式教学

1.校企合作,开展项目教学


学校在学生培养、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上应该与市场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可通过校企合作,促进机电一体化专业向以基于项目学习的创新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并发挥学校教学、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研发场所,实现双赢.

推动校企合作,践行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设计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项目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企业设计项目等全部贯穿于教学环节之中,构成一个学校—企业—社会贯通的现代教学链.通过这种校企间的全方位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丰富专业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能力,而且还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断创新,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这种合作模式促进校企交流,更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也给企业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并为他们提供了合格的企业准员工.

2.订单式教育与菜单式教学

“订单式”教育.围绕重点企业和新的改扩建项目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校企签定技能人才培养订单合同,使人才培养计划与项目建设计划相衔接,并按需求设置办学专业、培养目标、学制及招生计划.

“菜单式”教学.根据企业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的特殊要求,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选定教材,确定专业课程、制定操作技能训练标准,对课程设置实行动态管理.

这样实现了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零距离的接轨.笔者所在学院让机电专业学生轮换上岗,充分利用学校设备资源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加工,使实习和生产既“对口”,又“接口”,实现教育和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通过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学院创造了效益.既为企业免费培训在职职工的职业技能,又可以根据当地人才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为企业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和储备人才.这种针对性强的教学模式,顺应科技快速发展,市场风云变幻的现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培养出对口、合格的急需人才.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实现校企双赢.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