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班级软管理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524 浏览:32689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科学的班级管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中小学班级管理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班级管理亟需更新理念,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通过管理层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 键 词:素质教育;软管理;班级和谐;型;班级文化

AtthebeginningofmanagementsearchesonClassinJuniorMiddleSchoolUndertheBackgroundofQuality-orientedEducation

LIYuan-an

(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WeinanTeachersUniversity,,weinan,714000,China)

Abstract:Comprehensivepromotionofqualityeducationisthemaingoalofthereformofeducation,scientificmanagementisanimportantpartofachievingqualityeducationinclass.Traditionalclasanagementmodeof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herearemanyproblems,directlyaffecttheimplementationofquality-orientededucationgoals.Inordertoadapttotherequirementsofeducationaldevelopmentinthenewperiod,urgentneedtoupdatetheconceptofclasanagement,andcontinuouslyexplorenewmethodsofmanagement,throughthemanagementleveltopromotestudents'all-rounddevelopment.

Keywords:quality-orientededucation;softmanagementclassharmonyclassculture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编号,11xk012)

作者简介:李元安(1989---),男,陕西旬阳人,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级教育学班团支书.

任何管理都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班级管理也不例外.班级作为基本的教育实体发挥着综合教育功能,班级管理既是教育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来说,常常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把班级管理好,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最简便有效.而作为班级主要管理对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往往表现出两种适应:一是主动适应,二是被动适应."[1]104

一、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美国教育家吉诺特认为,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班级管理看似很简单,但是在实践中确实很难做到理想中的那样,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师道"文化占重要地位的教育环境里,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代表着一种权威,因为教师不仅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握有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处的大权,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无形中就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这种管理方式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结果上都存在一些缺陷.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班级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平台,如何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也是目前班级管理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而传统班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在长时间之内还很难消除,也给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评价模式单一,不利于班级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作为教育的评价标准,分数排名成了衡量学校和教师工作业绩的指标,也成了老师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班主任平时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确保班级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这导致了老师只重视知识传授和学生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也不利于学生在成长中获得全面发展.许多班主任往往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将成绩好的学生分为一类,将成绩差的分为一类,班级事务也主要由学习好的同学参与,长时间忽视那些所谓的"差生",最终导致班级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好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好,和老师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差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也变得自由散漫,不愿意融入班集体中,最终导致班集体凝聚力大大下降.

第二、班级管理策略不当,管理程度低

班级管理过程是师生共建的过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充分考虑每个个体的特点.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一些"专制型"的班主任,主要运用强制的手段去维持班级秩序,以自己的权威去"征服"学生,忽视学生的感受.例如,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作风,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但很多中小学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时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指定任命,而且用人相对固定,不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让学生体验不到""的管理环境.

第三、班级文化意识淡薄,管理缺乏活力

许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忽视班级文化建设,导致班级文化落后.不少班主任长期用相对固定的方式去管理班级,对班级管得过死,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只强调学习气氛,忽视营造开放、活跃的班级文化氛围.不仅限制了学生视野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学生思想情操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在素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班级管理需要注入新的活力,要不断摈弃传统的不合理的管理观念,在实践的基础上寻求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来实现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班主任在实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逐步转变管理模式,由传统的"专制式"的刚性化管理模式逐步向"式"的柔性化管理模式转变.

二、运用班级软管理策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软管理"概念最早是从反对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非人性"管理角度提出的."软管理"思想最早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方式,与"人力"和"智力"是密不可分的,在管理过程中更偏重于人的智力因素,深得企业管理界的认可.因此,软管理是一种充满灵活性和创造性,不严格按照僵化的人为因素去进行行为规范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软管理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具有内在的约束力和驱动力.它主要强调的是管理对象的自我调适和价值认同.而且,这种管理模式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持久的影响力.这种管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班主任应该转变管理理念,坚持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以人为本"与"全员自我管理"相结合,引导学生创建一种和谐的班级管理文化,并通过各种软管理策略,给学生更多的自我管理机会,从而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一)走、科学的班级管理之路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软管理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班风、有利于完成教育教学目标.首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的朋友.教师以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发现学生的长处,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其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多运用"换位思考"及"自我反思"策略,对学生多一些了解,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遇到问题,班主任首先应该心平气和地跟学生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检测如学生犯了错误,该如何去处理呢?"当你在批评教育之前,一定要想一想事情搞清楚了吗?批评做到有理有据了吗?".[2]231另外,加强班级德育建设.德育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渠道的作用,利用心理教育课、主题班会等形式,结合班级实际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纪律和法制教育等,致力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感.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保证班级和谐发展

班级管理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如果单是靠热心、耐心、责任心却没有任何技巧,不一定能把工作做好.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掘学生的内部世界,要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少一些"权力"因素,多一些人性关怀,适时融进"激励"这种"软"策略,灵活运用管理手段,打破常规模式,让学生主动融入班级体.赏识的眼光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人性力量,因为每个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值得肯定的优点.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及时鼓励,因为"你要相信上天给每个人一份天才,只是把它藏在某个角落,等着你的老师,你的长官,或者是你自己,把他发掘出来."[3]49因此,班主任要有一双识别天才的慧眼.

(三)建立全员参与、相互竞争的管理机制

班级管理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实现由他律转化到自律的转变.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妨引导学生进行班级自治,让学生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规范等一系列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最终比较轻松圆满地达到爱因斯坦所强调的:"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这个学校目标.也达到了目前素质教育所要实现的目的.

魏书生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保证"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4]302.学生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给不同的学生分配不同的管理任务,让所有学生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工作.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班级活动,发挥各自的特长,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实施学生自治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因为"一个能够自治的学生往往有敢作敢为的胸襟和抱负,没有依赖心理,凡事都是自己来,这样的学生是参与锻炼的结果,也正是教育所要培养的人."[5]155在学生干部任用方面,可以建立班干部任用竞争机制,推选那些平时工作做得好,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这一过程要做到公开公正.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们的自我角色定位,也有利于教师对他们的角色期望.

(四)打造班级主流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文化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具有广泛性和客观性的特点.狭义的班级文化"专门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文化,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6]152班级文化既是客观的也是隐形的,它更多地反映了班级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道德理念和行为表现,是班级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的投射.班级的主流文化需要师生共同积累,其中教师的榜样模范作用非常重要,不可取代.

要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就要指导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潜力.通过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发现不同学生的才艺,营造一种人人都能参与的班级文化环境.其次,引导学生建立多元的班级评价机制,在重视学生学习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把班级建设成多元化的文化场所.

总之,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班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总结新经验,不断完善班级管理体制,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努力践行提高班级管理实效性的责任,就要具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和灵活运用班级软管理的能力,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完善自我,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理观念,切实提高班级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