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02 浏览:12459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1)02-0087-0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借着新世纪的东风向我们迎面走来.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科研等研究活动已经成为目前基层学校教研工作的新领域.“校本”它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冷静与思考,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学校生活、关注学校自身所面临的问题.我想这也应是学校教学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挑战和发挥其作用的一个良好阵地.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经验引发我对校本教研有如下实践和思考.

1明确“以校为本”的意义,找准“校本研究”的立足点

校本教研准确的涵义应是:着眼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以学校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单位的直接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而开展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在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中,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上.明确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校本工作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2把握校本教研特征,抓好“校本教研”的发展点

2.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践行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故此我们立校实际确立校本行动研究的主课题,引领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有价值的个性化研究课题.从而做到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如我校确立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各位教师结合具体学科确立了相应的《xxx学科有效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子课题.通过开展主题教学沙龙活动,如集体备课、研讨课、教学观摩等活动,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师积极主动的校本行动研究工作,从而达到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目的.

2.2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不同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而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研究.这种研究的重心在学校,基地也在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学一线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专家及其他教研人员下到学校提供指导和帮助.如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科集体备课有效性问题无法像城区学校那样周周开展同学科、同年级的“四定”“五统一”集体有效备课.因为我们大多数因生源减少,无平行班、无平行学科教师,基于现状我们采取了同学科跨年级,或综合学科集体备课主要研究一些教学方法策略等问题.但效果不太理想,因为现有教师专业水平能够达到综合素质较高、各学科都有建树水平的教师实在太少,隔行如隔山,那种非专业化的研讨收效实在甚微,故此我们想到区域间同学科同年级的集体备课策略,目前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收效较好.

2.3研究对象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直接了解到教学的困难和问题,能立刻感知问题的所在.因而,教师最有条件也最有资格开展这种应用型研究.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具体的教学实践去研究——尽管理论上看上去很完美,实际上是经不起教学实践的检验的.多年来师范生最感枯燥无味的课程恰恰是教育学和心理学,这是最有力的证明.因为它和真实的教学情境有距离,不能有效地解决具体教学中的问题.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只有任课教师才最有资格去研究它,解决它.

3优化校本研究策略,拓宽校本研究渠道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应该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校本教研是一种合作性的参与式研究,强调研究的性,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学校管理者、其他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支持.以校为本的教研,还应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我校每年至少一次地外请专家来校专题辅导讲座活动深受广大教师喜爱和好评.专业研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充分发挥了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同时我们做业务领导者也提倡每学期至少一次的专题研究指导讲座,并虚心向教师学习,在交流互动中相互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