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课内课外阅读教法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08 浏览:21434

摘 要:文章抓住每年中考,考生对现代阅读题,得分率不高的现象,指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现代文中应重视“范文”阅读教学.不同文体的课文,既要有区别,又要有重点地教学;在给学生“授之以鱼”的同时,更重视“授之以渔”.现代文阅读,课内讲方法,课外讲落实,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好的阅读方法,一旦被学生所接受或掌握,中考中考生对现代阅读题,得分率不高的现象,就会得到较大的改变.

关 键 词:中考;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结合;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22-02

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初三学生中考的必考内容.以往这类阅读材料,有些年份选自初中三年所学的课文.记忆力好的学生能一字不误地把所谓的“标准答案”回答出来;记忆力差的学生也能一知半解地写出部分答案.可近几年来.无论是中考试卷,或是语文单元试卷、大量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均来自与基本课文程度相当的课外读物.单元测试,现代文阅读语段得分率最低.认真仔细分析原因,这类阅读材料不只是差生几乎空白,连平时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得分率也很低.叫来这些学生问原因,大部分学生还振振有词地说:“老师没教过的语段,答题实在太不容易了.”而事实上,同一文体的语段,在刚结束的单元教学中就有好几篇课文,问题关键所在是学生没能把教师课堂上所教的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的能力,所以在课外阅读材料面前茫然无措,只能以“一知半解或完全空白”的答题形式结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攻克现代文阅读这一难关,教师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当今社会,现代语言是各种知识和信息的主要载体.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语言的能力,才能有效地从事学习和工作.作为基础工具课,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中学语文教材,主要是按照现代语文的知识体,由浅入深的排序编选课文和练习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作为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理解他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基础的内在语言的积累,在语文中主要由篇章为单位的阅读教学完成;作为学生理性认识基础的语、修、逻、文等方面的规律性知识,在初中阶段也不可能脱离具体的课文而抽象地教学.因此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师除了给予足够的思想认识外,还应该抓好课内阅读指导.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话入木三分地指出了学习范文的重要性.事实也正如此.能够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教材,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蕴藏着高超的文字功底.教师把教材钻深吃透,分门别类地给学生讲清不同文体分析的要求和方法,使学生懂得阅读文章的具体步骤和规律.固然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读法和侧重点,但所有的文章都有共同的阅读步骤和规律,这就是:认知文字,了解词语,找出结构,把握全局,总结内容,归纳中心,探讨技巧,找出特色.用这些步骤和规律教学教材这个“例子”,几个单元下来,大部分的学生也就了解了阅读的程序和规律.他们在考试时即便看到课外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文章,也能学以致用,应付自如,不会以“一知半解或完全空白”的答题形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能以这种形式显示,是值得我们教师为之而辛勤付出的!

在上述了解、运用阅读步骤和规律的基础上,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不同阅读方法及特殊规律.

阅读记叙文要抓住记叙的要素、顺序、人称、结构、详略,以及含蓄的语言,谋篇的技巧及叙议的结合等等;说明文要抓住说明的类别、特征、本质、科学性、条理性、准确性、鲜明性以及说明方法;议论文要抓住议论的三要素以及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犀利的语言;小说要抓住小说三要素,以人物形象为核心,分析其人物塑造的方法,情节发展变化的安排,环境描写的方法及作用,从而概括出人物的性格.三大常用文体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因为这三类文体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材料来源.


要把这些阅读的步骤、方法教给学生,在给学生上阅读分析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就上课来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虽说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却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甚至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无精打采.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教学效果甚微.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只是对课文泛泛一读,粗知大意,就认为已领会全文,无视老师上阅读课文的分析,课堂上要么走神要么做小动作.孰不知,他们只是了解了阅读文章的皮毛,什么段篇章,语修逻,他们浑然不知,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更谈不上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分析现代文阅读材料,也只能是望题兴叹.因此,在阅读分析文章的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抓住、抓好学生主体,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因材施教,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以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样不仅阅读分析能力增强了,而且也体现了阅读分析课以范文为目标,知识为主线,教师为导演,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落实.

现代文阅读能力既要注意课内的培养,也不能放松课外阅读能力的巩固与提高.

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充实、发挥和提高的过程.“与其让学生在题海里泡,不如让他们在文海里游.”,“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些对阅读的见解都说明平时读些好书,让大量健康优美的人类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那些语文学得好的学生,你可以问他们,无不得益于课外阅读.有些还被同学戏称为“小书虫”、“小书痴”.作为教师,在上好课内阅读课文的同时,课后又要推荐、指导学生读课外读物,以此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你可以这样做:与教材同步,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以课内带课外,扩展学习的知识视野.在推荐介绍的同时,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是因为;课外阅读是在无人讲解的情况下学生自己阅读,可想而知,困难是客观存在的,教师提供一些阅读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浏览地读是--大略地看书名、内容提要、目录,了解书的大体内容;泛读是--指读的范围要广泛,掌握书的主要内容;精读是--对描写精彩、含蕴深刻的重点内容细读、理解、欣赏、领悟;速读是--默读与思考同步进行的快速阅读.凡此种种,对初中生来说,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不仅阅读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今后参加中考也是极有帮助的.

读初中的大部分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客观条件的限制,手头可供阅读的书籍很少,且不愿向同学借.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从实际出法,动员有可阅读书的学生,把书带到班上来交给语文老师,老师把关看后,放到班中图书箱中,供学生借阅,这是方法一;方法二则是教师利用休息时间,选编,印发一些与教材相符的现代文阅读材料给学生们,并要求他们把课堂学的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的文章中去.具体要求:归纳文章中心,分析优美句子,圈画好词语,划分语段的层次等等.师生如此持之以恒,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三十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渐渐认识到,正确地把握阅读教学,课内、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能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