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生、品社教学落在实处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56 浏览:20929

摘 要品生、品社课开展得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倘若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品生、品社课的意义又何在呢?换言之,品生、品社教学,必须落在实处,讲求实效.

关 键 词品生;品社;教学

一、真话真情,开诚布公

品生品社教学中往往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说真心话.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品生品社教育就仅仅武装了学生的嘴巴,而不能完成塑造、改造学生世界观的任务.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说真话”.

1.发扬,允许论辩

学生对教师所授的道德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使思品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扬,允许展开辩论.如在《要诚实》一课教学中,学生提出“做老实人吃亏”,这一观点也在很多成年人的观念中存在.对于这类问题,不能采取回避态度,也不能“一棒打死”.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辨析.让学生认识到,做老实人,有时表面吃亏,但却能换得长远得利.社会需要老实人,做合格公民应该做老实人.

2.创设活动,联系实际

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等等,在教学中创设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乐于发言.活动设计要注意以下两点:(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2)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比如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多具直观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是有效的组织方法.

3.训练习惯,突出实效

“说真话”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学生海阔天空乱说一气,“说”是起点、是过程、是效果.当然,这是发展的过程,追求的是内心世界的改观、心口的一致.这个过程离不开对于活动习惯的训练.尤其合作学习,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合作学习就变成自顾自的诉说、表演,甚至互相责怪.

在品生品社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这样的要求探讨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活动中,学生真正做到畅所欲言、互受启发.

二、观其行止,言行一致

看学生思想品德学得怎么样,不仅要看他怎样说,更要看他的道德行为.能够自觉用所学的道德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实践中巩固提高,才算看到了品生品社教学的实效.

在品生品社教学中,我从不要求学生作空洞的表态,也不提过高的行为要求.如《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一课中典型人物形象高大,学生容易产生高不可攀的想法,认为那是将来长大以后的事,认为做轰轰烈烈大事才是有益于人民.针对这些认识,我告诉学生,所谓“做”,对我们小学生而言是“学做”的意思.通过一些典型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做平凡工作的人也是“有益于人民的人”,完全可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长期这种教育的累积,带来的是班上好人好事的增多.

从实际出发提出与学生水平相应的道德行为要求,学生容易做到.通过做,得到他人认可,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强化了所学的道德认识,指导自己做到言行一致.

三、贴近生活,走进社会

品生品社课程活动性极强,这种性质决定了它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的约束,同时也决定了品生品社教学的特点: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因校制宜,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除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有学问》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


四、以身作则,细节导行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

品生课上当讲到水资源短缺,我们要节约用水时,一位学生站起来问我:“老师,你节约用水吗?”当时我毫无准备,停顿了一下,笑着说:“这位学生问得好,我正想向同学们作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呢!”是呀,我可能真的不太注意.平时我刷牙不用水杯,洗脸不用脸盆,衣服不用手洗等这些都能造成浪费.学生提醒了我,现在刷牙、洗脸尽量少用水,水龙头开得小一点,少量的衣物用手洗等又是思品课了,我向全班同学作了节约用水的“工作汇报”,受到了学生的阵阵掌声.“节水”,还需要太多的言语教育吗?

又如小小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等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