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程序设计》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636 浏览:156190

摘 要针对C语言学习中存在的知识点较多,学生不易掌握以及程序设计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C程序设计》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合中职对口高考考纲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同时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综合能力以及抽象问题形象具体化的能力.

关 键 词C语言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C语言是一门概念性、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涉及到英语和数学知识,但中职学生英语和数学基础又相对较差,很难学好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课.大部分学生反映上课时能听懂,可自己动手编程时却无从下手.按照江苏省对口高考计算机考试大纲要求,对《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实践,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出发点是师生互动;切入点是边学边做;落脚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强调个性发挥与协调工作相结合.它是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当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所涉及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任务设计中每个任务由任务设置、任务所涵盖的知识点和实训任务三个部分组成.在任务设置中,教师给出一个趣味性题目后,将解决该问题的结果在课堂进行演示,这个任务包括了当天课程要讲的新知识、新方法,也大量地使用前面课程中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在任务所涵盖的知识点中,教师根据任务完成的需求,首先对任务中所使用的知识点进行引导性讲解后,引出本任务中知识点进行讲授;在任务实训中,分三种训练方法:一是给出相类似的题目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二是给出若干个使用任务中涵盖的知识点完成的存在一些小错误的设计任务,由学生阅读并挑错,进行阅读程序能力的训练;三是课后通过实践完成相近任务来进行巩固与提高,进行编程能力的训练.

我们首先对考纲要求的《C程序设计》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分析,每个知识点中所涵盖的详细内容也逐一列出;然后进行任务设置,针对每节课的授课内容查找并设计出若干个实际生活中的趣味性题目,每个任务中包含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并按照任务进行教学设计与讲授.下面就以循环结构递推类问题为例,来谈谈这节课的理论教学模式设计.

一、任务的设置:学生学习循环结构之前,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对结构化程序设计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而本章主要是学习四种循环语句的使用,我们可以提出一个任务:通过编程输出数列1/2,2/3,3/5,5/8,等前20项并求和.

二、任务的分析:实现这个任务,得出本节课应讲授的知识点(包括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如下:

(一)运算符:算术运算符(+、/、复合赋值运算符).

(二)函数:(printf).

(三)表达式:算术表达式.

(四)循环语句(以for为例).

(五)强制类型转换.

教学讲解步骤:

1.笔算步骤和结果分析;

2.程序设计思路;

3.算法描述;

4.完成该任务的程序;

5.任务涵盖的知识点总结;

三、任务的实训:

程序设计题题目:兔子繁殖问题.

有趣的古典数学问题:“有一对兔子,从出生后第三个月起每个月都生一对兔子,小兔子长到第三个月后每个月有生一对兔子.检测设所有兔子都不死,问每个月的兔子总数为多少?”

此过程主要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上面讲过的知识点来完成程序设计任务.

挑出程序中的错误题目.

输出数列0,0,1,1,2,4,7,等前20项并求和.

此过程给出解决此问题的笔算步骤、程序设计思路以及算法描述、带有典型错误的程序,让学生根据刚刚学过的知识点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实践教学.

在课后实验教学中,给出多个趣味性较强、涵盖知识点多的设计任务,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形象化.采用每组3—4人的分组形式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对程序设计完成正确,算法简单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其余同学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通过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进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C程序设计》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只要任务安排的恰当,学生就能够根据所布置的任务,去积极准备,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实现了教学要求又能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好本门课程.为今后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训练还培养了学生程序设计的综合能力以及抽象问题形象具体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