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改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34 浏览:16402

摘 要大学语文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高校的重视.本文分析目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改革教材内容,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水平,改革考试方法等教改措施.

关 键 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大学语文在高校的重要地位

大学语文课程教育目前在全国许多大学中都受到重视,是各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旨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2004年4月,在我国高校开设大学语文92年周年之际,来自内地,港澳等从事高校语文教学研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相聚在武汉大学,共同研讨大学语文教学.与会者的共识是:只要不把大学办成技校,只要大学还是大学,大学语文的作用就不容忽视.学者的主要问题不是要论证大学语文多么重要,而是要研究如何教好大学语文课.

二、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缺少热情

在传统的观念中,大学生群体应该是社会中最理想的文学部落,承载着文学的希望.因为大学生拥有诗样的年华,充满浪漫情怀,渴望借助文学来宣泄和诉说.但是在电脑、电视、网络,多媒体的“围城”中成长起来的今日大学生,即使在文科院校中也普遍缺少像昔日大学生那种对文学的兴趣和热情.这必然在以文学为主体的大学语文课上有所反映.教师的热情投入与学生的冷漠形成强烈的反差,让为师者徒唤奈何.当然,一些教师凭借厚重的学术根底及颇具魅力的艺术表达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可惜这不具备普遍性,而更多是源于教师的个人优势.


2.教师缺少自信

应该看到,经过二十余年的新陈代谢.目前的大学语文师资状况已今非昔比,特别是高学历教师连续加盟,大大优化了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大学语文这样的基础课也有了比较充分的师资保证.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的陈旧也大大限制了他们,使他们难以施展身手.学校内外对大学语文课程普遍的漠视,课程主体地位的缺失,教师没有成就感,缺少自信等,影响了他们的热情,有的教师干脆改换门庭,另辟蹊径,寻求自我发展.

3.教材旧颜难改

我们的语文教材一直是文选式,这在中小学阶段确应如此.文选式教材我们也是最为熟悉的,《昭明文选》,《古文观止》等都是文选的范本.即使在恢复高考二十余年中,大学语文仍旧是文选形式.以文选为底本,在注释,通读,梳理脉路的基础上解析,概括其蕴涵的思想意义,总结其艺术特征,做出美学的和历史的评价,这一套路已成为学生学习的定式.中学阶段语文课一直唱主角,六年中十二个学期的单一学习模式学生总不免心生厌倦,求新趋变的心理让他们对大学的语文学习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方式上都有所期待.

语文学习的目的和作用在中学和大学并无根本差异,但在学习内容、方法和要达到的水平上应该有明显的区别.大学语文决不能简单重复中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要有明显的特色,特别是在教学深度上力求有“大学”的味道.近年来,高中语文几经重大改革,教材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其入选课文数量多,涉及知识面宽广且富有时代感,又辅以配套的课外读本,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视野较为开阔.因此,他们对大学语文抱有更高的期待.目前通行的大学语文教材,有限的文选中有相当部分与中学教材重复,很难适应高校大学语文教学.

4.课程建设缺少支持

在高校中,公共基础历来难与专业课相比肩.在学科发展、科研空间、资金支持,学术交流诸方面都受到很大局限.其中大学语文课程尤为艰难,虽然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赢得了一定的名分,但并未真正得到从社会到学校的认同和重视.即使在全国文科学校中,课程设置也没有保证,缺少统一的规划和标准,随意性很大.时开时不开,有开有不开,必修选课没谱,课时多少不定,总是跟着感觉走.在有些非文科学校,大学语文课程常常被置于压缩甚至取消的尴尬境地.

三、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可认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革教材内容

新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应该以中国文学为主体,大体按照文学史的线索分为十余个专题,介绍,阐说文学现象.还可设两个专题如《两希风范/希伯来,古希腊文学景观及影响》和《小说大观/西方小说发展流脉》等,介绍外国文学,分别涉及西方文学的基本精神和西方小说艺术发展概略,能够帮助学生“窥一斑知全豹”,从文学的角度触摸西方文化.还可设置《文学理论》专题,帮助学生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欣赏文学.在编写体例上不再沿袭惯有的文选讲解模式,而是通过专题式的习题讲解,将学生在以往大量感悟式,习得式语文综合训练中得到的零散知识和人文思想整合,帮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系统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2.改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要实现从过去的注重文本的单向传授式向教学双向的讨论式转变.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教学手段也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尽量创造与应用文写作相关的真实环境,气氛或语境,让学生投入其中进行思维与写作,以避免语料单一造成的简单模仿,以及语言表达上的枯燥.应用文体的应用目的决定了教师结构的复杂性.作业批改也可以以引进学生相互间出题,相互批改后在由老师最后指导的方式,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积极性.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尝试聘请一些有实际写作经验的人士及专业教师对应用文写作进行教学,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采用“讲读模式”:背景简介——自读课文——总结主题思想——总结写作特色——课堂练习.这种机械、枯燥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文学作品的分析,也不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不失为一种新的,可行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3.更新教学内容

结合工科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授课课时少的特点,可对一些文言文加译文,对古典诗歌的选择可根据诗歌发展的脉络挑选一些有体裁代表,较短小的名篇.应用写作的教学也可以在增加一点实用文体,以便于学生自学.大学语文应用教育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大学学习阶段怎么写作,即教学有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写作;二是为大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未来工作环境怎么写作,如留言、邀请、却约、计划、总结、检测条、通知、介绍信等各种日常应用文体.我们应该为每种文体提供足够的范例和写作练习,以便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迅速找到最基本的写作依据.

4.提升教师水平

首先,教师的思想素质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的教师,才能按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确定自己的教学目的,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其次,教师的知识业务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如果教师本人对教材吃不透,那又怎么能准确地传授知识呢?如果还采用中学的那套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那又怎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5.改革考试模式和方法

以往大学语文的考核,只以最终考试一卷决定,因而一些学生忽视日常学习,不重视平时的阅读,写作训练,等到期末考试前借来其他同学的笔记临阵磨,进行突击复习,考完试这些死记硬背的知识自然又丢得一干二净,头脑里只留下分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第一、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如平时、期末二者的比例可以改为5:5,这样的考核更能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使被压抑、浪费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第二、改革期末考试试卷内容.在题型方面可以适当减少填空题和名词解释题的比重,加大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比重,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作者简介:

卢晓霞(1976—)男,湖南汨罗人,桂林医学院临床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