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历史课堂改革伴随教师智慧的成长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656 浏览:70990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使教育不断促进学生发展,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由于初中教育阶段历史“副科”的尴尬地位,课程目标与教学现实之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矛盾.怎样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突破口在于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注意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方式,这就对新一轮教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 键 词: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课程智慧教学智慧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从历史学习和社会现实中选择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虽然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探究式学习对教师在教学理念、专业功底、教学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实施探究式学习,必须充分把课程智慧与教学智慧结合起来,以打造一堂好课.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具备独到的智慧与能力.

一、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基础教育把创新精神作为新一代公民的素质核心.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形成的是“接受―记忆―再现”的思维定势,学生模仿有余,创新不足,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变知识灌输为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培养学生“思考―探究―发现”的思辨能力,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在全社会都在关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创新精神,只有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学生.

历史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既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点和成功之处,更要善于独立思考.“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历史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同样的一节课由10位教师上,恐怕会有10种模式和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每一位教师在课前都会根据课标要求,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结合班情思考适合学生的教法,这样才能不落俗套.试想,如果教学千篇一律,连教师都觉得枯燥,就更别提学生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思考,教出有自己特点和个性的历史课.同一位教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要避免出现“吃老本”的现象,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对同样的教学内容,要考虑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教育要以发掘、发展人的智慧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探究式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角”,相反,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调动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观念,这样的探究式教学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生为本”首先要求教师营造平等的课堂环境与学生交流.在宽松、平等、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下,让学生自由地思考问题、自由地展示自己,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教师在关注他,在倾听他.让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思维,本身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而参与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即使学生在自我展示过程中没有得出预期答案,但至少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自信、独立、合作、创新等

“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因材施教.学生各有特点,也各有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制定符合每一位学生认知特点和水平的问题,特别要关注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鼓励和指导他们共同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能力.

三、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具备博而专的知识

在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往往是天天盯着学生学习的老师却忽略自己的学习,历史教师必须像苏州三中副校长丁林兴博士在苏州大市历史教师培训会上所要求的一样,要不断地阅读百家书籍、寻找新的资源和灵感,那样历史老师讲课就会比较丰富.探究式学习下的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引导作用,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并补充知识.历史教师首先要有足量而精深的历史通史知识,起码要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和广博的知识,这应当是中学历史教师的底线.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历史教师要多读书、勤思考、做笔记.一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不同版本的教材,做到融会贯通,博采众长,二读历史类的著作,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等,三读有关中学课改的优秀论文.总之,历史教师要为自己制订读书计划,在看书过程中要勤思考,而且做好读书笔记,通过这些,努力提高知识水平.此外,历史的包容性极强,要求教师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其他各科知识,如文学、艺术、军事、体育甚至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学生的求知欲是很强的,他们并不满足在课堂中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会使学生兴趣浓厚,促进学习.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追踪历史发展的动态,不断更新和发展知识结构.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胜任在探究性学习中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工作.

四、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和组织活动能力

探究式学习虽然强调师生合作,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因此探究式学习下的课堂有时也需要教师的讲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反对的并不是教师的“讲”,而是“满堂灌”、“一言堂”.因此,较强的教学能力首先表现在教师的“讲授”上.第一,教师要“精讲”.“精讲”的意义在于既使学生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重、难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究活动时间,第二,讲出“新意”.照本宣科式地讲不仅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徒增学生的反感,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力求突破书本,努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和最新学术观点,才能吸引学生,第三,教师要善于创设历史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其次,探究式学习经常以活动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活动的能力.第一,教师考虑的活动形式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第二,活动前,给每个或每组同学指定他们能够完成的活动任务,并进行适当指导.第三,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让课堂热烈而有序,体现引导作用.第四,活动归根结底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因此,在活动的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反思活动,将活动“升华”为理论知识.

赫尔巴特说过,历史应当是人类的老师,历史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历史教师在这个使命上责无旁贷.构建智慧型课堂体现了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智慧型课堂应该成为历史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面对问题和困难,只要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功构建智慧型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