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崛起的城市学校体育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267 浏览:117406

2001年,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进入课改.10年来,郑州市体育与健康课程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正朝着健康化、常态化方向发展,郑州市金水区即是良性发展的典型.2001年郑州市金水区作为教育部首批命名的课改实验区,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积极推进郑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在已经成为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风向标,备受省教育厅及教育部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

一、行政搭台,教研引领,齐头并进

早在1995年,郑州市教育局领导就敏锐地意识到学校体育改革的风向,力促郑州市加入中国《十城市》学校体育研究会.在每年一届的《十城市》研讨会上,有近百名中小学教师前往观摩学习,与其他兄弟省市教师一起交流,聆听课改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理念,一批批勇于创新、善于改革的学校和教师脱颖而出,郑州市金水区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大受益者.

2001年郑州市金水区成为全国首批课改实验区,教育部课标组专家、华东师大体育学院院长季浏等一批专家到郑州市讲学指导,从而揭开新课程、新理念的面纱,郑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全省最早接受新课程培训.

2003年在北师大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博士的指导下,我市诸多体育骨干教师参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一书,成为全国率先制定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用书的改革人,为课标通向教学搭建了一条快捷通道.

2005年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进入课改,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及时出台《郑州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学科从管理层面出台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15条和《郑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手册》(教案),既体现了新课程教材内容的选择权,又防止了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效果明显.

2008年郑州市高中阶段进入课改,以优质教育资源提升高中新课程改革质量.条件好的学校开足课程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条件不具备的学校,想尽办法满足最低教学需要.例如:郑州九中在师资缺乏的情况下,招聘省专业队剩余资源来满足学校课程开设,郑州七中发挥场地优势,将游泳课程作为学校特色课程,郑州十四中的艺术体操已成为学校的一块招牌.

二、多元化课程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为此,我们采取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培训方式,试点学校参加教育部和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组织的高级培训,普通学校参加省级培训,县区学校参加市级培训,在短短三年内基本上做到全员培训.同时,为了与国际教育接轨,我们还每年选派十几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加拿大、新加坡等接受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现在,这些教师一般都具备双语教学能力,能与外教和外籍学生进行一般性课程教学.10年来,共有2000多人次参加不同层次的教研培训,培训合格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骨干带头作用.

2010年,郑州市提出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建议,即倡导教师分解目标,将课程目标分解成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并规范教学目标、叙写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目标具有可观察、可检测、可操作性,从而将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高效.为此,我们邀请华东师大课程研究所朱伟强博士做了“课程目标分解”讲座,深入学习课标分解理论.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课标和学校实际情况,编制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高中学校制定了2011—2014年郑州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走上了基于标准进行教学的科学化教学之路.

其实早在1997年,我们就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研工作的重心,通过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形成郑州市体育学科特色的品牌活动.我们将最初简单的队列、技巧和篮球三项技能比赛发展到教学设计、评课、模拟上课、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项目等多门类比赛.每月举行三项一站式比赛,全年共进行六站比赛,既有个人赛又有团体赛.不少参赛青年教师感慨地说,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自己的专业技术得到了全面提高,团体赛增进组内和谐发展.

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效课堂又促进了学生学业提高,郑州市的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改革,正在走向内涵式发展.

三、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体育学科教研模式


2010年,郑州市在华东师大课程研究所崔允漷教授指导下,开展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活动,改变了传统的一人评大家听的局面,使听评课活动成为真正的有合作的教研活动.课前会议,观察者和作课教师共同研究教学;课中观察,观察者根据观察量表做观察记录;课后会议,观察者做反馈、分析,用数据来评课、议课.现在,教师们基本上都会根据问题设计观察量表,通过量表统计数据来评价教学,教学教研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教师参与听评课的热情也得到了很大的促进.

随着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2011年我们在原有课堂观察活动的基础上,提出更高一层的教研形式——“问题指向性”课堂观察,针对问题开展实证性教学研究活动.例如,我们在郑州一中进行“基于课标在网络下体育学案的实用性研究”,把问题聚焦到网络下的“学案”使用这个点上,研究学案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提前一周将课程放在指定网页上,课程内容包括图片、视频、文字说明和学习方法等,学生在学校电子阅览室或自家电脑上进行自学,教师不定时地在网上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一年的实证性研究,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并在部分学校推广.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了体育课改的示范领引作用.每年组织一两场不同年级段、不同教材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理念的示范课,并引导观摩教师进行百家争鸣的争论,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甚至通过学科教研论坛在网上进行更加开放的争论,从而引导教师关注课程改革,关注体育课堂教学,关注学科体育课程改革方向.

四、十年课改,成绩显著

课改促使教师走出去,接触到许多新的知识和思想,不断改造陈腐顽疾,专家型教师不断涌现,现代化学校不断拔地而起,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城市学校体育在迅速崛起.2002年全国第八届中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我市两篇高水平论文获得一等奖并在东南大学做论文报告,在后续三届中运会科报会上,我市又多次获大奖,为河南省在全国中运会科报会保持团体总分前四名起到关键性作用.

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彰显教师能力.2004年在广东肇庆举行的全国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展示课活动中,本文第一作者获现场课评比特等奖和一等奖.在2011年全国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参赛河南省6名教师,郑州市占有4名,一人获一等奖,一人获二等奖,二人获三等奖.在第23届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十城市》体育教学研讨会上,有两名教师获得现场课评比特等奖,15名中小学教师获现场课评比一等奖.

新课程改革造就了新时代教师,造就了一批名校,造就了一个城市的学校体育发展.2010年《体育教学》第三期全面报道郑州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5月由《中国教育报》和《体育教学》杂志社联合组成的2010中小学“体育课改万里行”记者团到郑州采风,深入到学校、课堂进行广泛调研,深度报道郑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改情况,用“十年磨一剑”标题充分肯定了郑州市中小学体育课改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郑州市教育局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是分不开的.2007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郑州市教育局加大了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管理,提出中小学体育要和体育、艺术“2+1项目”相结合的战略思想,落实课程计划,保证教学质量.

为加快中小学体育建设,郑州市加大了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为维护体育考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仅2011年即花费300万元重新购置体育考试测试仪器,测试仪器设备不断升级换代.为促使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政府每年对每所开放学校拨款48万元维修资金,由当初只有个别学校具备塑胶场地发展到全部学校达标,二七区各个新建学校都有体育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经10年,今年是教育部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第一年,又是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五周年.成绩已成过去,新的挑战已然来临,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决心以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郑州市中小学体育发展情况,总结经验,正视困难,保持现有发展势头,使郑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走向可持续发展.

(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450053)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45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