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895 浏览:70154

摘 要:毕业设计在培养工科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工程师素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趋势,文章从工作实践出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列出了深化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包括毕业设计先行、选题质量监控、强化能力培养和过程管理、严格成绩评定管理等4种教学模式.论述分析表明,这些创新型教学模式是切实可行的,它能使工科类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得到系统全面的训练,增强其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 键 词:毕业设计;创新型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3-0140-04

毕业设计是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检验,也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在当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因此,做好大学毕业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1-2].

近年来,许多高校相继出现了毕业设计质量总体下滑的趋势,这也直接导致了部分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工作能力明显不足.很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如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3-5]、严格选题质量控制[6-10]、与产学研相结合[11-13]、提前进行毕业设计[14-16]、完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17-20]等解决措施,提供了不少成功经验和新理念.文章在总结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相应解决措施和对策进行了论述分析,总结出能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一、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一)毕业设计有效时间不足

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包括调查研究、文献检索、理论分析和方案设计、工程制图以及论文撰写等工作.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由于学生要提前离校,有效时间不到16周.如果再去除答辩准备、后期工作以及节检测日休息时间等,毕业设计有效时间将更少.另外,就业和研究生复试等工作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使学生主要精力偏移,真正认真完成毕业设计的不多.

(二)毕业设计选题有欠缺

虚拟选题较多;选题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选题涉及的工程问题太少,缺乏实际工程背景和工程资料.另外,学校通常在第八学期初确定设计题目,并要求学生在一两天内完成选题,这种操作方法使学生只能被动地随意选择题目,或者直接被安排设计课题,很少考虑学生自己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三)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实际上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模拟综合演练.很多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顺利通过期末考试,甚至将其视为

唯一目的,而根本不重视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往往习惯于模仿和照搬,对于毕业设计中一些综合问题的分析解决不知所措.同时,学生在文献检索、外文文献阅读、计算机应用、工程制图、论文撰写、协调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也明显不足.

(四)教师指导不到位

指导教师是毕业设计的主导.教师指导不到位主要表现为指导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指导实践能力不强等.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学校扩招造成教师资源相对紧缺,指导教师和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另一方面是部分指导教师的素质和责任心欠缺,不能精心组织毕业设计.另外,职称较高的教师一般都有繁重的科研及教学任务,很难有更多时间用来指导毕业设计,而让青年教师分担指导毕业设计工作.青年教师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毕业设计总体质量不高[14,21].

(五)评价体系不健全,考核把关不严

目前大多数毕业设计评价考核体系是定性描述,缺乏严谨、客观、全面的评价方法和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评价也是考虑学生毕业、就业等种种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毕业设计情况.对毕业设计过程中学习态度欠佳、设计工作不认真、设计任务完成不好的学生,教师基本上都给予及格,这种做法使考核流于形式,从而使毕业设计达不到预期效果.更为严重的是,这对很多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极易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逐年下降[3,17].

二、提高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创新教学模式

工科培养目标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当前,“工程教育改革”、“卓越工程师培养”正在全国各高校不断深入地开展.毕业设计作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程师素质的形成具有较深远影响,必须对其进行观念、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改革,使学生在设计态度、工程思想、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系统的锻炼和提高,也使毕业设计更好地发挥学校模式向社会模式转换的过渡作用.为此,基于以上现状的分析,结合山东科技大学和其他兄弟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文章从以下4个方面列出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的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毕业设计先行模式

毕业设计先行模式是指在不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和正常理论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提前安排毕业设计任务.结合实际情况,毕业设计任务可以提前到第六学期,一直延续到第八学期结束[14-16].在第六学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选题和前期知识能力积累.在指导教师依据选题原则确定好毕业设计题目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选题.选题确定后,学生进行广泛的文献检索工作,深入了解选题涉及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在与教师不断沟通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毕业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目标等.


在第七学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撰写开题报告,重点考察毕业设计研究内容的完整性、研究方法和实施手段的可行性、研究进度的合理性,以及研究目标的确定性.对照自身知识能力水平,学生有针对性地完善和提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指导教师要保证有充足时间对学生进行方向性指导.在第八学期,学生首先进行毕业实习.前两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准备工作使学生对毕业实习有了更强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实习结束后,学生直接进入毕业设计主体撰写阶段.学生严格按照开题报告中的实施进度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教师定期检查节点,并尽量督促学生向前赶进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