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文写作教学中的思维培养

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685 浏览:142649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以动作、表象、言语、概念等为手段,能揭示事物的一般特征及事物间的本质的、必然的、客观的联系,属于高级的认知活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参照思维的特征,再针对目前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思维品质的培养主要抓住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以及批判性.

一、思维的深刻性

1.引导学生在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求学生在广泛阅读各类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的基础上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对所搜集的感性材料进行归类整理.例如,可以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等角度分类整理.当然,归类整理后材料的内涵还没显现出来,这时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核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注意的是,“由此及彼”是指由一物到另一物的思维方式来求得问题的解决,“由表及里”是透过现象去抓住本质和规律,这两种方法是我们拓展思维的基本方法,需要学生好好掌握和运用.


2.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辩证思维来解决问题、看待事物.辩证思维是从辩证法的视角来审视问题,建立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教师可以给定学生作文材料,让学生运用辨证思维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故事、成语等语言材料,采用命题或半命题的方式,对思考的角度作相应提示,让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如面对“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从几个方面找出论证思路.比如通过内外因的关系来构思: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近墨者”是否变色,主要取决于内因.用这个论证思路,就可以有力地证明“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再比如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分析:一定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近墨者黑”的可能性较大.以此思路可以证明“近墨者黑”的论点.还比如从矛盾转化的观点分析,近墨者,原来并不黑,但可以随着矛盾的转化,有可能变成黑色,反之亦然.

二、思维的严密性

1.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论证方法,在掌握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举例、道理、对比等多种论证方式进行论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主要论证方式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主要还是强化学生的举例论证,特别是论据的叙述和分析议论,往往是我们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的一个突破口.

2.引导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律,并能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自由运用.逻辑推理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同一律,是指在思维运行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偷换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排中律,通常被表述为:A是B或不是B.传统逻辑首先把排中律当作事物的规律,意为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排中律同时也是思维的规律,即一个命题是真的或不是真的,此外没有其他可能.充足理由律,是指任何真实的判断必须有真实的、充足的理由或根据.要求学生论据要充分,注意克服论据不充足.

三、思维的批判性

1.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批判意识是思维批判性的前提和条件,没有批判意识就没有学生的批判思维.批判意识,是指思维主体对事物的是非、好坏、善恶、对错进行分析的思维活动.质疑是批判的前提,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发问.对于学生不同的意见,要给以宽容,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2.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议论文的批判内容,且善于选择批判的角度.批评性的思维品质对于学生发表新颖独到的观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批评的角度主要有:对论点的批判,议论文的论点是否正确、鲜明、科学、深刻.对论据的批判,筛选的论据是否能有力地证明论点,即论点和论据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它们是否真实可靠.对论证的批判,选择的论证方式是否合理,例如,一般不能采用单纯的比喻论证、类比论证,还要注意论证的过程是否符合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律——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对其他方面的批判,议论文的语言是否流畅、严谨,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有序,详略取舍是否得当.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