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教学中的作业设计改革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655 浏览:7086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尝试以10个专题的体例来编写: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我心中的语文.这就给教学反馈与评价也提出了新课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本文简称“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应性,在评价的客观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别,因此,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不同,生活环境各异,教师在专题教学的反馈与评价中很难布置整齐划一的作业.为此,笔者结合专题教学实践,抛开传统作业布置的框架,做了各种尝试,试图让专题教学的作业布置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一、变“划一性”为“多样性”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专题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在布置作业时,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突出多样性,留一些可供选择的作业,便于学生自己把握.为此,笔者变单一作业为多样作业,学内容布置多样形式的作业供学生选择.比如,讲故事、演小品,讨论会,演讲赛,排话剧等等,以便发展学生多种潜能.


如在教学《狼》专题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作业.A小组负责收集故事,整理故事,学生从《小红帽》《三只小猪》《东郭先生和狼》《狼和小羊》等一系列故事中看到了人们对狼的不良印象.B小组根据《母狼的智慧》编写剧本,表演小品,学生从动人的表演中体会到狼“慈善”的一面.C小组查阅有关资料,以《谈谈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关系》为题,做了一个调查报告,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这次作业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变“封闭性”为“开放性”

新课标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课程理念之一.专题学习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特点,我们必须立足课本,着眼课外,把专题学习向社会生活延伸,加强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突出其开放性.在专题《广告多棱镜》的学习中,可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好的广告语进行欣赏,如“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集团);“只溶在口,不溶在手”(M&M巧克力);“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某公园保护环境标语);“孔府家酒,让人想家”(孔府家酒)等.让学生不仅了解广告的基本知识,广告创作的基本要求,而且还能从语文角度对广告进行赏析,并尝试创作.通过写作和语言实践,在广告赏析和创作中进一步培养理解、赏析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如此,还让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创作,给校园带来了许多温馨的提示.草坪上:“少一份压迫,多一份绿意”;花朵旁:“我如此美丽,你怎么舍得把我摘下”;厕所间:“冲一冲你走了,正如你匆匆的来”;水池上:“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等通过这类活动,既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专题学习不仅要走出课堂,还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将专题学习与生产劳动、社会考察、公益活动、参观访问等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这是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和成长的需要.

三、变“个体性”为“合作性”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理念之一.专题教学的作业大多是探究性作业,这就要求学生团结合作来完成.

比如做手抄小报和出专题黑板报,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学习兴趣方面作用很大.在具体操作时,笔者让学生参与选题,课后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社会调查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放手让他们自己确定小报的名称,设计小报的版面与栏目.以专题《荷》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员都要参与资料的搜集,分类,整理.出报时进行分工,有的负责抄写,有的负责校对,有的负责剪贴,有的负责设计图案和花边.这样的一份小报,把古今中外描写荷花的诗、词、散文、小说、绘画作品、摄影作品、影视作品等等都囊括进来.最后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和评比,不但能共享合作学习成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变“理论性”为“实践性”

新课标把“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作为课程理念之一.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专题教学的作业同样应体现语文实践理念.传统的纸笔作业,制约了学生身心的发展,是造成“高分低能”的温床.实践性的作业将更能促进自主学习的进行,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促使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专题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专题自主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学生也能在这些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的体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气象物候》专题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就很有指导意义.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拿破仑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仑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仑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仑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观察物候现象对拿破仑很重要,对今人也有积极的意义.在具体操作时,我让学生运用相关知识,来解释诗词中的物候现象.比如,《塞下曲》中“山雪,无花只有寒”,让学生知道,高下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之一.“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让学生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再如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实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三首诗对梅雨的叙述各不相同,让学生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