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探究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01 浏览:56990

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可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词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音乐本身就会黯然失色,音乐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所以现在音乐教材的编写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音乐教材中有近一半是音乐欣赏的内容,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下面浅谈几点实践体会: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音乐欣赏兴趣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创设有效的故事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课堂自控能力弱,很多时候,他们的兴趣点在短时间内就会转移,特别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一般只能保持10分钟左右的热度,但如果遇有故事情节的欣赏内容,情况却大为改观.如欣赏《一个师傅三徒弟》《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曲目,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浓厚.鉴于这种情况,我在上其他欣赏曲的时候,也对曲子进行故事创编.

二、运用律动创编,体验音乐欣赏的魅力

律动具有其他学科不同的优势,它变枯燥的知识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符合小学生好玩的心理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同时律动实现了在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学生都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有负担,师生关系融洽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大部分同学都能喜欢上音乐,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新《课程标准》把音乐教育的基本目的和目标界定为:通过提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律动是以发展儿童协调性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着音乐的活动中,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出一定的形象,通过表演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从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如欣赏《多幸福呀多快乐》《跳绳》《瑶族舞曲》等曲目时,我就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创编有律动的动作,同学们的兴趣非常浓厚,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三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当人们接触音乐时,首先由美感产生情感共鸣,再由情感上升至审美意境,整个过程是一个审美的体验.要想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过程,音乐课件起到重要的作用.鲜艳色彩、生动图像,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动画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参与教学过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因此,采用视听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我在上欣赏《瑶族舞曲》这一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瑶族风情以及瑶族特有的节日“干巴节”的场景等.这让学生自然而然就了解了该民族的风土人情,这样的背景立刻就会将学生带入瑶族同时也会融入到瑶族风情中.

四、用自己的,感染学生的音乐欣赏热情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过去的那种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我们上音乐欣赏课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果音乐教师不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于音乐课抱着应付的态度,敷衍了事,又怎么能上好课呢?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们音乐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感染学生.

总之,音乐欣赏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欣赏教学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重视.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初步具有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才能.只有多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内心触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只有这样,学生的情感才会真正得到到升华,其价值观也才会得到真正的升华!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第四小学)

责任编辑:祝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