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概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52 浏览:20654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稳重平实,历史感醇厚.试题考查的角度新颖、别致,在命题方式上体现了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原则,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1.依托主干知识,注重能力立意

试题兼顾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的主干知识,涉及到《诗经》、官营手工业、“市”的变迁、明代内阁、洋务企业、民国初年风俗变迁、九一八事变、战略反攻、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罗马法、伏尔泰的思想、工业革命的成就、美国的政治体制、《四月提纲》、新经济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入世之后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选官制度、康有为的维新思想、西方福利制度等.从考点的分布来看,除了世界近代史的比重偏少外,其余覆盖面较为均衡.


试题突出基础性,但也并非是纯粹识记的考查,知识与情境的依存度非常高,如第(1)题需要合理解读冯梦龙的这段话,进而判断与山歌相似的“民间性情之响”是《诗经》;第(7)题要完整把握章乃器所说的话,对“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的转折性语句要通盘考虑.

试题同样注重对历史概念、事件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前因后果的挖掘,如第(2)题“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第(5)题“对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认识”;第(14)题“分析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第(22)题第(2)问要求进行主题论证等,由此实现对知识与能力的立体式考查,提升了思维的含量,这是对传统题型的创新与超越.

2.贴近时代,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

试题不刻意回避社会热点,如选官制度、福利政策、日本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涉及公平与正义话题的梭伦改革、和谐社会等,引导历史教学要适度关注时代主题与社会热点,着力培养考生要具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世界眼光的现代公民素养.

“新材料”、“新情景”的试题创设亮点纷呈,如第(6)题考查学生的证据意识;第(11)题创设“不同时期我国对待外债的态度和政策的变化”的信息情景,考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思想观念的变化.第(23)题第(3)问“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第(24)题(A)第(1)问“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第(24)题(B)第(1)问“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等,都强调了基于材料的分析、概括和归纳.

试题材料来源广泛、形式多样,有图片、画报、漫画、柱状图、人物言论等,历史著作除了继续选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史学大家的著作或言论入题更为突出,如余英时、吕思勉、萧公权、汪荣祖、斯塔夫里阿诺斯等,大量的经典材料和史学大家史料的引用,使得整份试卷变得厚重,蕴含的思想更为凝练,也启示着中学历史教学要更多地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关注过程与方法,注重知识的比较和纵横联系

试题力求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考查方面有所突破,如第21、22、24(B)题等,或考查历史比较能力、或考查认识历史现象和趋势的能力、或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批判、借鉴、引用的方法或方式,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

江苏历史卷已连续两年设置了开放性论证类试题:去年要求考生论证陈旭麓的观点;今年的试题又进一步创新,虽然提供了“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的主题,但仍需考生准确概括“史家历史认识的修正受到掌握史料的多少、理解的程度以及史观的影响,同时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这一观点,并加以论证,试题将论证能力与史学研究能力相融合,提升了思维的严密性.

试题注重知识的整合和重组,挖掘与主干知识相关联的延伸性、隐性知识,以此考查考生把握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的能力,如第(13)题“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第(16)、(17)题,涉及“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等.注意不同模块的综合考查,贯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第21题第(2)问“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第24(B)是中外关联.

4.强调“以史为鉴”,注重史观与价值观的渗透

试题体现了古为今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浓厚气息,如第(21)题第(3)问“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第(23)题第(4)问“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第(24)题(A)第(3)问“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第(24)题(B)第(1)问关注“个体的品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这些设问依托于具体的考点,在材料的基础之上巧妙渗透,既升华了试题立意,又增强了价值观考查的有效性.

试题重视多重史学范式的运用,这成为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问题的一把钥匙,如第6、20、22题;第24题(A)第(2)问、(B)第(2)问等,涉及社会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其中唯物史观仍然是阐释历史现象的重要依据.

综观江苏高考历史卷,无偏题、难题、怪题,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加强对试题特点的研究,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与复习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