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66 浏览:15860

早在二十世纪初,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五育,美育作为早期德、智、体、美、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随着西方美术教学体系的引进,美术教学成为一门课程就极为自然地以西方的教学体系为模本.新中国以来,苏联美术教学模式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的楷模,无论欧美还是苏联,其教学体系都以素描为造型训练基础,技法的训练极为讲究.这与传统中国画以书法和文学为基础有根本的不同,传统中国画讲究文学修养,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讲究意境,人文精神成为绘画最为重要的内在支持,绘画作品中个人性情和人生观成为绘画最重要追求.随着上个世纪80、90年代经济的突飞猛进,物质的急速发展,市场经济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全球化迅速蔓延,使世界各地,从美国到非洲,从城市到乡村,无不遭到全面的渗透,一时之间,物质经济成为大众最为主要的诉求对象,人文精神逐渐被冷落和淡化.传统的文化在这种进程之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文明和西方背景之下的快速文化,具有独特审美趣味和价值的乡土文化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机械、简约的城市文明,全球文化一体化日益成为中国文化的问题.此外,教育也产生了升学至上、成绩至上等问题,在许多学校,美术教育成为简单的绘画技法教育.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加强传统文化精神的培育与乡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弥补工具理性带来的精神缺失.承担这一重任的小学教育必须注重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传承,民间美术作为乡土文化的代表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新世纪以来,国家对文化的问题产生了较大的关注,许多学者的热衷参与引起了社会对国学、国粹的再度关注.但这些关注多趋于表面,各学科的分配也不均匀,如何在各学科,特别是象美术教育这样具有视觉效应的艺术学科,与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相结合是一种极为有价值的探索和研究.

一、乡土文化进入美术教育的相似度检测——民间美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急剧加剧,乡村文明和乡土文化慢慢被遗弃,这种趋势使许多古老的传统和文明逐渐消失,文化日趋单一化.目前,国家文化政策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关注,并制定相关的目标和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因此被提倡.关于非物质遗产的概念和作用刘魁立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民众中世代相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这种文化遗产对于维系社区传统、凝聚民族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体现”.[1]其中,民间美术民间习俗、民间器皿的视觉载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位置.它与其他民间艺术一起,成为中国以农业文明为主的民族文化的表征.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在小学中突出民间美术的教育是最为可行的措施,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美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更是一种精神文明的结晶.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小学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小学生审美趣味的培育可能决定着未来国民审美素质的高度.儒家“成教化、助人伦”的说法是对美术在古代社会功能的一种赞誉,而今,美术教育还是承载着古典文化与中国传统优秀审美意识,也是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渠道.

民间美术是中国农耕文明一种最为直接表达的视觉艺术方式,是勤劳淳朴的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历史见证,也是几千年来各个时代中国人对视觉审美追求的积淀,包含着古朴的精神,包含着农村的风俗习惯,包含着农业文明的审美观.在小学美术教育突出民间美术教学要求教材必须包含大量民间美术题材的作品.一般情况下,民间美术技法多简单朴素,风格明快热情,比较容易为小学生所接受和学习.比较适合小学美术教学的民间美术种类有剪纸、陶艺、泥塑、面艺、年画、刺绣、花灯、扎纸等.每种门类和门类艺术包含的题材都蕴含着许多农村的风俗习惯.以剪纸为例,这种艺术在农村也叫铰花,早期只是作为刺绣的一种样板,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农村的各种节日中,对剪纸的题材有各不相同的要求.在春节新年之中,多剪一些吉祥语和吉祥图案作为窗花,也可以用作祭品来供奉神明和先祖;在婚礼之中则多是对新人祝福的题材,如早生贵子、多子多福之类的作品,是农业文明下对与种族发展相关产生的图腾崇拜的延续,寄托人们对生活的热切希望.因此民间美术教学需要结合乡土文化和农村生活习俗进行教学,促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并了解乡土文化是这门课程的价值所在.泥塑和面艺之类的课程可以参照早期民族艺人留下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多采用农村中喜闻乐见的题材,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这一类课程的学习不仅充满创造性的乐趣,还可以对农村生活的深层体验.

二、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价值

马美萍认为民间美术教育具有功能价值包括:实用功能价值、审美功能价值、道德功能价值、智力功能价值和技术功能价值.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民间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应该是通过教育达到提升学生智力、审美能力并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如下问题:

“1.民间美术通过画面来暗示、诱导感情的产生与发展.用装饰手法表现细节,暗示寓意,让观赏者自己去识别.有的是用几何图形来表现,有的是用色彩来表现.2.在描写现实生活中最根本的主题生命时,用生命的几个黄金阶段把生与死的本质与内容真实化、具体化.3.凡带有宗教色彩的绘画要求除满足视觉以外,还要有更深一层意思,即要求作品的内容与表象相统一,但它又要求有一定的独立性.它还要求作品能直观的、迅速的把承受者引入这个超然世界,而不要分析和感情对立的某种感受,抛弃直观和自发的东西去接受画面的艺术风格.4.作品的表现形式与作者思想感情倾向是密切相关的.线条、色块的分布,绘制工艺效果,色彩的象征性与构图的格律,体现着艺人对自己创作的认识和理解”.[2]从题材上看,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息息相关,包含许多生与死的题材、宗教题材,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正确接触传统文化朴素的生死观和宗教信仰问题.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民间美术多以农耕文化、狩猎文化为内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材料便利、色彩简单鲜明为主.

此外,民间美术寄托着劳动人民古朴的希望,承载劳动人民古朴的审美智慧.通过民间美术教育,还可以让小学生学习优秀的民族传统,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倡导民间美术的学习无疑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洗礼.在于西方文化充斥的语境,在于全球化的语境,民族感、民族认同和民族精神的培育极为重要,民间美术,作为一种媒介,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