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81 浏览:12528

目前,我国学校德育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养成以及社会实践重视得不够,使一部分学生知行分离、言行不一.因此,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应当在强化道德实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方面下功夫,把学生平时的言行举止所表现出来的德育信念放在首位衡量,注重试卷评估与学生平时言行举止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素质和信念评估相结合,并以后者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德育效果的提高,发挥德育的功能.

德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个体的人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依其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理性思考所选择的道德原则,自主、自觉、自愿地做出合乎道德选择的行为.主体性德育就是指在主体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以主体的自主性活动为基本特征,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为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的一种道德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它注重学生对道德内涵的“顺应”和“同化”,引导和激励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实践,实现自我超越.

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弘扬学生的自主性,是时怎么发表展对学校德育观念提出的新要求.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实现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的认知、体验、践行的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坚持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本,为发展学生素质怎么写作,为学生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怎么写作.

在德育实践中,一方面教育者应给学生自主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独立地创造情景、表现自己,让学生体验主体角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道德观念教育实践中亲身体验,学会自主地进行思想道德信息的沟通,相互交流学习体会,相互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展示自己,认识他人,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感情从中得到升华.

二、要增强学生的体验性

现代德育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充分了解德育内容和问题,在既有的社会规范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独立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自主地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培育自己的道德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道德源于人类协调社会关系和完善自身的需要,它产生于实践,且只能通过实践产生.学校培养学生的德性也只有通过具有道德意义的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德育本质上就是通过活动造就主体的过程.在德育中,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形成道德能力,仅靠课堂上道德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能实现的,更多的是通过生活中道德活动的实际参与,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真切深刻地体验道德情感,进行道德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认同感,将道德规范内化于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和道德价值体系中,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养成道德习惯,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促进个体健全人格的养成.

体验是生命存在的直接形式.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实现道德内化,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学生心灵的体悟、情感的激发、生命之间的交流.只有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三、变封闭性为开放性

未成年人的成长不仅仅是在学校,他们时刻在受着家庭的熏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再者,学校本身不能也不可能承担起教育未成年人的全部责任.学校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影响是有限的,孩子的成长是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整个大社会大环境的事情.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学校教育日益从封闭走向开放,学校必须重新认识家长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地位、职责,转变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工作制度;学校要注重对社会教育因素和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积极面对和发掘社会教育的有利因素.

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微观外环境,家庭在发展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是一个人成长发育、健全人格、情趣培养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德育的首要参与者.他们不仅是孩子的首要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也是孩子终身的教师.


在校外,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博物馆等德育基地.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农村、名胜古迹和大型工矿企业,了解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只有将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他们自身的道德素质才会得到提高.

四、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在德育中,师生之间是“主体间性”的关系.而主体间性所表明的是主体与主体在积极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交互主体为中心、为特征的和谐一致性.它致力于各个主体之间的互相理解、对话、沟通,以实现认同,达成共识,形成视界融合.所以,主体间性或主体际性主张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之间的关系而非主体和个体的关系.这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就有了人性基础,同时也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并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超越了物性思维的限制而走向了意义建构.而只有在具有意义的世界里,人的生活才是一种主体间性的生活,也才是一种人的生活.在主体间往中,师生关系不是“我——他”型,而是“我——你”型,主体之间共同分享经验,相互理解,相互交流.

总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德育,担负着培养现代道德人格、发展现代道德观念、提高现代道德品质的使命.道德教育必须直面现实的挑战,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走出传统的依赖型、封闭型、一元型的道德教育模式,实现内容、方式和手段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