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教学艺术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852 浏览:93011

摘 要 :语文中诗歌的教学,既要讲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诗歌教学的艺术追求,应突出情感性和形象性.探索诗歌教学艺术,应从诗歌的特点出发,重视带给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熏陶.本文从氛围创造、启发想象等六个方面对诗歌教学艺术作初步的探讨.

关 键 词 :诗歌教学;情感;形象

在教学实践中,可从情感交流、启发想象等方面着手,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有其他文体所无法替代的教育作用.语文教学应充分注意到诗歌教学的艺术方式,以充分发挥它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

一、情感交流,创造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起着主导的作用,它支配着学生的情感.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全身心地投入,细心揣摩作品的情感脉络,揣摩作品人物或作者特定的心理和情感.经过深人的理解和体验,真正做到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出现在课堂上,以自己真挚的情感,把自己对作品的主观认识和感受传达给学生.学生就在诗歌作品的思想情感和教师的课堂情感的双重作用下,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就必然会出现师生情感交流的生动情景.

二、点拨启发,展开想象

诗歌是想象的果实,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阅读诗歌,捕捉意境,则是对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这一再创造的审美意识活动,离开了读者生动活泼的想象将是无法实现的.

诗歌鉴赏过程中,读者的想象是进入诗歌意境所必不可少的.教师巧妙地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再现诗歌的艺术形象,则是诗歌教学艺术中的重要问题.启发想象,不可忽视诵读的作用.通过诵读,往往可以领会到许多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东西.让学生在诵读中跟踪诗人想象的轨迹,介入诗人的想象,丰富诗中展示的画面,渐入诗的意境.

三、配图配乐,再现形象

诗歌、图画、音乐都是艺术创作的结晶,都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的意境.因此,诗歌教学中,以图象、乐曲配合教学,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有位教师教《惠崇(春江晚景>》,当学生在品味诗意之际,他已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幅简图.接着,让学生按照教鞭指点的顺序边看画边背诗,只两分钟,学生就会背全诗.

“乐配诗”也很重要.有教师教《琵琶行》,播放了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事先交代了乐曲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用音乐语言刻画战场意境的独到之美,也就不难感受到诗中所写琵琶曲“小弦切切如私语”和“问关莺语”、“无声胜有声”之类的艺术效应了.

四、联类比照,以诗教诗

有位老师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为使学生能准确把握诗人在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就拿李白的另一诗作《上三峡》来进行比较.两诗形成鲜明正反对照,使学生较好地把握诗的意境.诗歌鉴赏,自然重在诗作本身.但不囿于一首,推及其他,联类比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诗教诗,以诗学诗,对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对于课本中的诗篇来说,可选同题材的,使之相映成趣,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从自身的特长爱好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加以创造性的运用,求活泼、求趣味、求新鲜.创造性地搞好以诗教诗、以诗学诗,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五、引导写诗,拓宽学路

中学诗歌教学中,要不要引导学生写诗,语文教学大纲中没有明文规定,但中学生爱读诗、爱写诗却是事实.有老师调查了三百多名中学生,结果表明,几乎人人都喜欢诗歌.其中半数人不但爱读,而且爱写,对诗极有兴趣.基于学生的兴趣,又从培养人的高度出发,有些教师引导学生写诗作了大胆的尝试,效果良好.这对诗歌教学艺术的探索无疑是有益的.通过写诗训练,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和构思立意的能力,文章也写得漂亮了.写诗训练,陶冶了学生性情,净化了灵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样化了,个性和才能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六、领会诗歌内容和情趣的同时更要学会学习

一首好诗在其最精练的语言中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往往都有鲜明的色彩,能使人耳目一新,并能开拓我们的想象力,读来琅琅上口.我国是诗的王国,精选一些内容健康,构思别具特色,语言生动的千古名篇给学生诵读,对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很有帮助.在教学中教学目的一定要明确,要单一,使学生有所“得”.诗歌教学更应如此.教学目的的单一才能使教学有目标,教在点子上,学生学起来眉目清楚,印象深刻,易于接受.诗歌的教学不仅在于领会其内容,享受其意境,更在于通过诗歌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诗歌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得.

作为集形象美、色彩美、情境美、语言美于一体的诗歌,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感知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题材.诗歌本身是一种很美的艺术作品,去教授诗歌尤其要注意教师的教学艺术.只有采取良好的教学方式,才会达到预期效果,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美的体验与享受.

作者简介:刘雪苗(1986---),女,汉,陕西商州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西方文论与当代文化理论.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