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人生的历史感和命运感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65 浏览:13673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它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快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

痛苦着,等待伸出新的组合.

——穆旦《春》

这首诗写于1942年,诗人时年24岁,正值想象力丰富的青春年龄.我们大都有过春天的经历,当你我来写这一题材时,很可能就是写春景,抒春情,尽力把春天美意表现出来,让大家感到共鸣.在不少人眼中,春天就是万物复苏的开始,除了花草生长,我们能理解的更多还是一种抽象的季节.而春到了穆旦笔下,没有了朱自清的恬淡优雅,也无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尖利追问,他只是用异于古典的笔调,写下了对春的新奇之感.我们在很多关于春天题材的诗歌中,读到的往往是一种散文化的抒情,但是穆旦力避此点:他写春,没有落到俗套里,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让所有意象都在现代性的组合中得到了自然的安放.这要比那些依靠和冲动写诗的人,更富智慧和说服力.

春天向上的力量,冲破一切束缚的魄力,都在穆旦的诗中得到了展现.它不是平铺直叙的书写,而是让春天尽量变得真实.因此,诗人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是为了在节制中避免酸腐之气.草生长得很旺盛,这是生命力强的象征,但诗人没有这么写,而是说“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这种画面感的凸显,已不仅仅是在写春了,而是在写一种意境,这正是穆旦所要追求的现代诗歌美学.接下来的意象,像、谜、紧闭的肉体、泥土做成的鸟的歌等,看似都与春天无关,其实它们又恰是诗人为写春所敞开的想象之源.穆旦是在用一种陌生的意象组合,营造新奇和张力.第一节我们大多数人都能读懂:诗人写出了春天的动态之美.而在第二节里,诗人开始转向精神对话,依靠静态理性来认知世界.他将春天的力量,与一个人的青春期作了对比,这种对比更显出了春作为新生力量的蓬勃朝气.

除了《春》之外,穆旦还在晚年陆续以另外三个季节为主题,写过《夏》《秋》《冬》.他以超越常规的姿态,写出了每一个季节在诗人眼中的真实,而渗透其中的美学,就是无处不在的现代意识.这种现代意识正是穆旦所独有的特质,它反对空洞和概念化,既不过度抒情,也不以玄学表达来掩盖逻辑的混乱.他在想象和经验的结合中自如地游走,一方面展示了现代汉语的美感,另一方面又给出了思想的力度.那种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哲思性与命运感,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让人真正领略诗人出其不意的创造力.


很多诗人到了晚年,少有能越过自己年轻时的创作,而穆旦是个例外.他以一种瓷实、绵密的哲思书写,超越了自己,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尤其那首《冬》,是穆旦接续上了青春时代的愿望,完成了对一年轮回的书写,这也可以看做是他对自己人生的告慰:“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与春天相比,冬天更适合产生思想,那种严酷性能考验人对这个世界的爱与担当.冬天是对人生的总结之季,一切形象的事物,这时都会随着理性的参与,而变得沉稳、深刻,远离喧嚣,迎来思考,这是穆旦能一直坚守在诗歌现场的缘由.

对人生命运的思考,穆旦不仅将其置放在对季节的书写里,有时,他更是直接把它当做某种思考的经验来处理.比如,他以具象写抽象,《爱情》《友谊》《理想》《赞美》《奉献》等诗作,都是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情感、思考和爱的解读,里面虽有不安、焦虑和无奈,但一种探索命运的想法,还是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折射在那些文字里,暗示了诗人对其的向往和追求.像在经典之作《诗八首》中,诗人建构了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感性与理织,甜蜜与痛苦随行,抒情主体展开了和命运的抗争.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在我看来,它是一首爱情与哲理交融的智慧之作,诗人在对爱的赞美中接受了爱情与生命终将消逝的现实,这也是他能以超然的心态对待命运的原因.爱情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但让纯粹的爱情脱离肉体层面,上升到精神高度,又是穆旦《诗八首》成为经典的关键.诗人没有停留于表象的爱情描绘,而是通过深挖爱情之根来表现生命的哲理,赋予爱一种终极意义.

爱情是青春的通行证,诗人在24岁写下《春》的年龄,同样也留给了我们这首经典的《诗八首》,那种出手不凡的成熟,确实让我们既感受到了语言创造的深度,又充分领略到了智性表达的广度,而这些正是一首诗的价值所在.在穆旦晚年那首广为流传的《智慧之歌》中,诗人貌似在歌颂智慧的力量,实则是在反省人生的历程:他承认自己走到了幻想的尽头,剩下的也就是真实回忆.回忆什么?智慧给自己带来了欢喜,它包括爱情、友谊和理想,它们随着人生走向终点,也随之远去,但唯有日常的痛苦时刻包围自我,那是一种对人生的惩罚,只有甘心领受.当所有的精神都已远去,“唯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我知道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我咒诅它每一片叶的滋长”.这种愤怒的情绪里,带着诗人晚年对命运的不屈抗争.的确,他在“”中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不管是肉体的,还是精神的,诗人以他的坚韧经受住了考验.最后,他用一生的追忆,为我们奉献了因“智慧之痛”而对接出的精神砥砺,且携着理想,带着沧桑,极富历史性和命运感.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诗人之一,穆旦也曾影响了不少后来者,不仅有年轻的诗人,还有不少文史学者.他的诗歌创作给当下的我们所带来的,不仅是知识分子的现代性觉悟,更在于他自成一格的人文持守,这才真正体现了榜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