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机制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657 浏览:58433

摘 要:高校与中小学进行教师教育合作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些为高校与中小学进行教师教育合作机制创新提供了可能.

关 键 词:教师教育合作;高校;中小学;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146―01

寻求多种形式的合作教育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高校与中小学之间进行教师教育合作不仅有助于高校与中小学各自的学校发展,也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在合作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机制创新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要求.

1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必要性

合作得以形成的前提是参与合作的双方均有利可得,在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中,必然也存在这样的共同利益,基于这种共同利益的追求,使得高校与中小学在教师教育合作中均表现出各自的需求.

一方面,高校教师通过教师教育合作的实践,可以将及教育研究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同时,在与中小学共同培养教师的过程中,又能更直接地了解真实的教学需求,从而有利于创新高校教学科研,如,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及时设置新专业等等;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通过教师教育合作的实践,能够得到高校教师的理论指导,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将教学实践中的直接经验体会形成完善科学的理论,有利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2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可行性

从教师教育的目标来看,主要是形成较为综合的教师专业素养,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包括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以及形成较为丰富的教育智慧.高校与中小学在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中,各有优势.从高校方面来看,理论研究氛围一向较强,因此,专业知识的传授上,具有绝对优势,此外,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校在教学设计能力和评价控制能力方面,也有较大优势;从中小学方面来看,明显优势体现在教师教育智慧的养成方面.所谓的教育智慧,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课堂洞察力,即能够抓住课堂中意外发生的一些细节进行及时应变处理,进而为教学目标的完成作出有益引导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实践或者进行理论研究就能掌握的,需要从中小学课堂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中去累积.因此,高校与中小学应该各展所长,进行优势互补.在教师教育合作中,高校侧重理论,充分发挥掌握较多前沿理论的优势,中小学则侧重实践,充分发挥丰富教学经验的优势.

很显然,开展教师教育合作是一项双赢的项目,在合作的过程中,中小学会不断吸纳高校的新观念新方法新思维,高校则可以共享中小学教学资源,如将合作的中小学发展成教师教育实习基地,这样,才真正形成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3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机制创新

3.1创新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保障机制

首先,要保障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经费投入,多渠道寻求教师教育合作经费,逐步形成政府、合作双方学校以及接受教师教育对象分担教育成本;其次,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建立跨区域的帮扶关系,由发达地区设立教师教育专项基金,面向欠发达地区符合条件的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的受教育对象,切实起到保障作用;最后,要保障合作教育的质量,这不仅体现在教育目标的设置和教育计划的拟定上,更多表现为对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只有切实的保障机制,才能保证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长期深入的持续开展.

3.2创新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互动机制

在已有的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互动中,比较常见的是高校教师主导,中小学教师跟从的现象.如高校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中小学教师参与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等.从形式上来看,高校与中小学双方均有参与,而就互动的实质内容来看,更多是高校教师对中小学教师单一带动.因此,要创新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合作中的这种互动机制,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由高校与中小学相互给予,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真正互动.

3.3创新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激励机制

从理论上来说,高校与中小学双方具有参与教师教育合作的需求.而从实践上来讲,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师教育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与中小学遵行的是两套不一样的评价机制.高校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的重点在于发表了多少篇高质量的论文,完成了多少项重点课题项目;中小学的评价则侧重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的升学率.因此,要使得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长期有效开展,必须创新激励机制,如将参与合作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跟职称晋级挂钩等等.只有切实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才能推进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持续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