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建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

更新时间:2024-01-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494 浏览:136066

摘 要:随着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急剧增加,高校物流专业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以上海新建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指出中国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新建本科院校;物流管理;课程设置;上海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305-02

一、上海三所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分析

中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从2000年国家恢复物流管理专业开始,截至2010年全国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284所[1].上海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教育自2001年同济大学首次招生开始,至今已有17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见表1).


1.华东理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华东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特色是培养既懂物流管理又懂工程管理、信息技术,既能从事制造、储存、运输、配送、货运写作技巧等领域的物流管理工作又能从事信息管理、企业管理、进出口贸易、市场营销等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四大平台,四大平台课程学分分别是39、37、41和33,占总学分150的比例分别是26%、25%、27%和22%.专业课程设置更注重工科背景,开设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例如房地产经营、博弈论、技术创新等.

2.上海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上海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以商业连锁配送物流为特色,偏重于管理.培养目标是掌握相关物流法规和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物流运作惯例,具备物流现场管理、系统整合规划、物流产品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必修课、学校通识科、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实践教学五大模块,五大模块课程学分分别是58、9、40、24、10和25,占总学分166的比例分别是35%、5%、24%、6%和15%.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商科背景,在专业选修课中又细分为流通理论、商业管理和商业物流三个子模块,开设了诸如连锁经营原理、流通经济学、高级商业数据分析等特色课程.

3.上海金融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上海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以物流金融管理为特色,侧重于物流与金融的融合,培养具有物流金融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事现代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的物流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四大平台,四大平台课程学分分别是72、29、40和26,占总学分167的比例分别是43%、17%、24%和16%.专业课程设置注重金融行业背景,开设了诸如金融学、财政学、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国际结算、物流金融运作管理、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等体融特色的专业课程.开设物流专业课程包括:物流学、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成本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国际物流、采购管理、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

二、上海新建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体系不完整、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从总体上来说还没有形成令人满意的特色,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更没有考虑自己的专业特色或者毕业生就业定位,从而导致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趋同,无法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2.课程体系无特色、缺乏从战略高度审核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课程体系结构.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具有比较典型的行业背景,因此,其专业课程的设置都表现出较强的院校主观色彩,而缺乏专业发展的共性,专业方向比较分散.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统一规划,不能从战略高度审核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课程体系结构,从而导致培养方案制定的过于宽泛,侧重点不突出,特色课程不明显,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缺乏特色,无法在就业中占有优势.

3.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缺乏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国外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更多的强调从整个管理角度组织、控制、协调物流与供应链环节,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而中国物流管理专业课开设较多的是物流功能类课程,缺乏战略类课程和对整个物流环节的控制与管理,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实践类课程比重薄弱、缺乏高技能型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目前各新建本科院校在设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实践教学内容太少,理论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毕业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中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由于起步晚,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的传统型教学模式,最终必然造成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岗位,难以真正的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三、优化上海新建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建议

1.广泛调研人才市场需求、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各高校应充分发挥自有的优势,依托各自原有的优势学科,建设有自己院校特色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设计特色鲜明、满足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做到三个结合:课程体系结构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从战略高度审核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建立模块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当前课程结构要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相结合、从毕业生长远职业生涯考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2.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整合和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特色课程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新建本科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时,要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整合包括经济与管理的学科资源、校内校外的教学资源、企业和政府的协作资源,将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相互融合,构建适合学生基本实践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提高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3.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强化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现代大学教育,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拓宽专业基础和专业口径,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科技加速发展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专业的有效途径.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系统科学的对不同学期各种课程的开展做恰当的安排,课程的设置应本着基础课为平台、专业课为支柱、选修课为延伸的思路,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循序渐进、统筹兼顾,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又要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拓展空间,在强化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4.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力度.从所调研的三所高校来看,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比重还是比较低的,如上海商学院和上海金融学院的实践教学学分比重分别是15%和16%,而华东理工大学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和“211工程”高校,其实践教学学分比重就高达22%.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力度.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实践和课程实验新体系.拓展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到物流公司、大型仓储基地、货物集配中心等处实习,形成对物流系统各个结点的感性认识;建立一批适合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和专业教学设施,包括开放性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等.

48-149.

[4]荆浩,等.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物流科技,2010,(1):138-140.

[5]黄先军.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J].中国市场: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23):25-27.

[6]胡愈,等.以培养目标统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09,(6):107-110.

[责任编辑魏杰]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