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577 浏览:93287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进入学校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对提高新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

关 键 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改革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入学后第一门计算机课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各个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一、结合实际要求,强调学习计算机基础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大多数学校从初中有的甚至从小学已经开始学习计算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是以一种玩电脑的心态上这门课,内容和体系上都不完善,达不到实现办公应用的程度.所有高职院校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门课程.该课程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中,如果摒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将会影响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学习进程,造成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对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那就是不断学习更新的知识和技术,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要灌输给学生的一个理念就是学好计算机是信息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当代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必备素质.

作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开设必要性明确.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上,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情况与教师的课程教授目标一致.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管理的改革

为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计算机技能成为我院毕业生就业的突出优势,同时也为保障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形成和确立了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材,统一考核取证和统一协调管理.改变以前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各自为阵、自由教学、教学效果低下的不利局面,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管理运作机制,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由教务处和计算机工程系共同牵头,成立学院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协调工作小组,下设一个公共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联合教研室,成员由各系推荐担任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组成,全面承担起学院公共计算机基础文化课程的教学任务.

由计算机联合教研室负责,制定出统一的教学大纲.大纲中要明确必需的知识模块、操作技能模块及实现目标的要求、每个模块中的知识点和对应技能训练所需具体教学时数(授课计划)和必要的说明等.

同时,按照省教育厅对普通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和考核的统一要求,结合学院目前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实际,着手建立校内外相结合的考试取证机制.将各专业计算机课程学分分为基础文化和计算机语言两个教学阶段完成.在考核方式上,通过第一阶段过关考试者才可申请第二阶段的考试.毕业时公共计算机课程学分未达到要求者,一律不发书.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由计算机联合教研室负责,制定出统一的教学大纲.大纲中要明确必需的知识模块、操作技能模块及实现目标的要求、每个模块中的知识点和对应技能训练所需具体教学时数(授课计划)和必要的说明等.以此来实现“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材统一、考核取证统一和协调管理统一”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为了实现预期的计算机课程建设目标,要动员学院各方支持计算机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工作,每此考核结束后,要将各系计算机等级通过比率在全院进行通报,同时作为对所在系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考核的一项具体评价指标,以督促各系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关注和支持.

三、教学内容改革

计算机人才是由两部分人组成的:一是由计算机专业系统培养的从事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研究与生产的专门人才;二是在各行各业工作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特点是既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又掌握计算机技术,把计算机技术用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他们是复合型人才,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基础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学时不同,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教育,应与计算机专业有所不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计算机专门人才,将来从事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科研教学、系统开发等专业性的工作,而在非计算机专业中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批能使用计算机的新型人才,可以说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他们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用于各个专业领域,对他们来说,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完全为了应用,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现代工具来掌握,而不能当作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要从应用的角度来规划课程和选择内容,而不是从学科的角度设置课程.因此,高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从“计算机应用”这个角度来规划计算机基础教育.对高职学生,应以应用知识为主,重点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衡量的标准不是知不知道,而是会不会干.

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从教学大纲开始.在对计算机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非计算机专业的技能需求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认真学习了高职的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要求及一些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经反复修改,编写出了即有基本要求,又有充分灵活性的适应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大纲.该大纲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明确提出知识模块、操作技能模块及实现目标的要求,它即满足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学习计算机知识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更反应了当时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的最新发展.

其次根据教学大纲,在内容选择上采取以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在企事业单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来作为教学案例,再通过这来自于实际生活中案例来组织相关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对于教学案例的选择,一方面取之于各行业真实实际工作实例(或操作),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大纲规定之内容,通过多年在不同专业的教学应用,作了精心的挑选;对每一案例明确提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操作技能能力和实现的目的,融入了学院教师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与技巧,同时也提供实际案例的多种操作手法.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理论教学的三部曲是∶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我们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采取了新的三部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提高.一般理论课程采用的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采用的方法是∶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散到系统.不是“先基础,后应用”的金字塔模式,而是直接面向应用,按应用需要组织课程.很多应用型课程内容,比如文字处理、办公软件、网页设计等,本来就不存在什么理论基础的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精讲多练”,注重启发,事实证明,这样做取得很好的效果.归纳起来以模块教学为主导,以“案例”带动知识点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是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直观教学.由多媒体系统构建而成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具有许多优势,如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二是开展基于校园网的网上教学,构建自主学习平台研究开发网上教学系统,构建了一个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以“校园网”为依托,构筑一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生态圈”,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三是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加强实践教学多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实验教学怎么写作体系,不断改进实验条件,增设公共机房,并全天候开放.同时建立计算机安全保障体系,提高设备完好率.

六、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是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计算机应用水平已逐步发展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定下学习目标、实践任务,寓教于乐,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其取证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备考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二是强调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很强的操作能力,因此在实践环节与理论环节的课时比例要达到1:1,要求学生在上机过程中要认真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二是上机时间老师必须随堂排除学生上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使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