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038 浏览:156876

【关键字】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

论文摘 要: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计算机在各行业的逐渐普及,各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日渐增多,而各专业学生层次又参差不齐,因此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针对高职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一主多附”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总结出了该教学模式的优劣,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计算机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不断推陈出新,使得计算机在各种行业及家庭的应用更加普及.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推广与普及,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目前高职学校各个专业必开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既能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不仅符合计算机技术发展规律的要求,也符合高职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工作和学习能力的高低.在许多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就普及计算机教育,幼儿可以在幼儿园通过互联网和自己的父母交流,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动画来欣赏,而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过程都在应用电脑,使其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怎么写作.所以,计算机文化教育在这些国家已在真正意义上成了应用教育,从“用”中“学”,从“学”中“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现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作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所有高职院校已经成为继政治、英语、高数、体育课程之后的又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素质,即影响到毕业生的社会竞争能力.近年来,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从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各高职院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研究,如:以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来分类进行不同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实施、课时分配和考核方式设置等;还有以不同专业类别群来进行设置的;也有面向全校学生分层次教学的,部分院校在不断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权威的模式定位,这就意味着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探讨和实施.

2教学方式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高职课堂教学呢这就要求我们从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出发,充分考虑教材特点、课程知识结构特点,做到内容上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语言上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避免空洞说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计算习机基础课程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激发创造性,产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引导学生自主的学,轻松的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的同时,也收到了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2.1选用合适的教材

一方面,应选择合适的教材.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教材的更新显得相对滞后.由于高职教育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市面上适合高职学校的教材很少,选择余地不大.高职学校以前曾选用过专科院校的教材,但由于两者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差别,前者培养目标是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后者多偏重于理论知识研究.高职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理论性强,压力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正因为如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材选择上应考虑选择由高职学校编写的适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特点的内容新、适用性强、浅显易懂的教材,这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开发实用的校本教材.


2.2甄选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授课内容,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例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字处理软件、表处理软件、演示文稿的使用是很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是计算机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计算机,应该让学生理解掌握.

2.3注重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制作课件,注重实例教学,以具有代表性的实例作为每个教学模块的开始,让学生从“可视化”的实例教学开始,对模块的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完成目标任务需要哪些知识.随后,再以实例为主辐射到相关的知识、技能.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学直观性、目的性更强,普遍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3实践操作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实训课为重点,实训内容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相贴切的实训任务之中.在实训过程中借助教学课件,采用讲、看、练一体化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深入浅出,将原来抽象、复杂叙述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在发挥老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从而更直观地掌握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切实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3.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方式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益.

3.2通过竞赛来促进技能

学校每年定期举行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竞赛,内容包括打字,编辑排版,表格数据处理、图表制、幻灯片制作等.通过竞赛,促进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操作技能,并积极应用到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各项任务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评价方式

高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这就使得我们要去寻找一种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既不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又能从一定程度上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此,应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一种是:评价分为过程评价、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三个部分.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态度,以课堂出勤率、课堂纪律和平时成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训作业成绩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占30%,实验成绩考试占70%.另一种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以证书的成绩来评价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成绩.这种评价方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拿到等级证书后增加了就业的筹码,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的;另一方面它也推动着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更新,是值得去探究的.

综上,计算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其理论知识和专业性强.作为这门前沿学校的授课教师首先就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改革,从“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上,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其次就应该结合计算机学科更新快、实践性强的特点,运用专业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再者就应该全面掌握教材,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训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的综合素质最终得到提高,达到了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