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教改刍议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03 浏览:12424

【摘 要】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含有丰富人文思想的课程,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但当前,该门学科却逐渐被边缘化.作为大学语文任教老师,我们应适应信息时代青年学子的求知需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环节等进行适当的改革.

【关 键 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

一、大学语文地位的边缘化及影响

大学阶段,很多学校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在开设这门课程的很多学校的大学语文也慢慢处于边缘化状态.究其原因,首先和大学语文学科独立性不强有关系,但和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也不无关系,很多老师让大学语文敷衍了事.教学手段多是讲解,教学内容多是读写,教学氛围变得沉闷,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继续.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加之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认识也不够,造成了我们很多大学的学生日常写作得是错字连篇,更无文采可言,上交的作业更是网络加工产品.在哀惋之余,大学的语文教学就非常值得反思.


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探讨

1.明确教学目标.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大学语文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使命,大学语文课程教育的重心,须放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进一步培养上,这应该是大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要透过大学语文教学让大学生进一步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文学精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表达能力,只有明确了这一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学语文教学.

2.教学手段创新.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多媒体教学直观,但是容易流于感官的直观印象,传统教学有不同程度的枯燥,缺少刺激信息接收的手段,两者结合,能够既丰富教学过程、充分展示教学内容,又能够讲解得有深度、有拓展.在《长恨歌》的讲授中,先安排播放了《红楼梦》中“宝玉诉衷肠”一段视频,在结合演员们非常到位的角色把握加上有声有色的画面和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来分析这个片段中四个男女主人公不同的性格、体态语言所表达的心理活动,细腻的情感变化、微妙的爱情冲动,引起了青年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再导入课文的阅读分析.教学导入较为新颖,不仅让青年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爱情,而且对爱情的鉴赏理解也更会深入一步.

3.优化教学内容.大学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繁杂,因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就成为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键性问题.当下的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也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不同的版本在选文上各有侧重,编排体例也有所不同,因而选择合适的教材对教学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从人文素质教育这一教学目标出发,大学语文应该特别注重吸收那些能够体现高尚理想、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精神,深刻反映人民关注的问题.历来的语文教学运用逐步“浅化”的模式讲授,更应当运用双向思维,“浅化”的同时也“深化”它,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深化”教学内容.去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甚至提倡研究性学习,这又是大大“深化”,让学生能透过一层看问题,看到作品更深层的内涵,看到作品的艺术魅力,也看到某些作品的瑕疵.

4.教学模式创新.在教学环节的教材处理中,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能仅停留在课文本身.对课文的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在讲解《兼爱》时,我们把《兼爱》和《秋水》就语言风格、思想意境、写作技巧的借鉴三方面进行对比.首先是语言风格的不同,论证效果的不同.《兼爱》从“家国”立论,从治到乱、从父到子、从君到臣、从上到下、从长到幼、从家到国,围绕“不相爱”展开论述,条分缕析,层次分明.《秋水》则善于设喻、善于对比,语言形象生动、喻体巧妙通俗,纵横捭阖、挥洒洒脱、收放自如.其次是思维特点的不同.两者对学生培养高屋建瓴的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帮助.《兼爱》一文既有心怀家国的高远境界,又有回环复沓的辩论技巧.《秋水》一文则富有思辨的哲理,能够体会穿越时空的浪漫阔达,也能习得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逻辑艺术.对学生而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更重要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汲取思想的营养和谈论的技巧,尤其谈论的技巧,更是塔中的学生所缺乏的.这样读写教学就变得更实用,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学生缜密严谨的思维方式是很好的锤炼.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其结论是不相同的.答案的多样性使思维变得开阔,概括问题的全面性使思想变得更立体成熟.

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和学一直都是相辅相成.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尝试了学生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始终注意学生的吸收和反馈.除了布置课外阅读内容,在课堂上,也做了自主学习的探究.提前2~3周布置给学生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反复设计、反复沟通后,让学生自己登上讲台讲授.下课前再点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