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成本会计》在教学过程中的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02 浏览:17883

[摘 要]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同时《成本会计》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本人就此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 键 词 ] 《成本会计》 教学改进

一、《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同时《成本会计》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理论授课主要以教材为主,现在普遍教材一般是先介绍与生产产品有关的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然后顺序介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最后介绍产品成本的三种基本计算方法.每一种分配又是由多种计算方法组成,例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有5种方法,制造费用的分配有6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有7种方法等等,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存在多种计算方法和大量的表格列示.

二、高职《成本会计》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滞后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同时《成本会计》的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都涉及很多计算公式以及大量表格,其表格之多、计算之多是其他会计课程所难以比拟的,而且这些公式之间及表格之间既有一些差异,又存在很大的相似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而现在绝大多数传统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模式,部分教学也运用多媒体,但这种多媒体只限于少写一些板书,同时由于有些表格很大,数据众多而又前后联系,受电脑显示屏大小的限制,无法发挥多媒体的真正功效,使多媒体教学也流于形式.


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国内外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理念并未体现于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体系之中,这显然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同时由于我国高职高专“双师型”人才的缺乏,使我们的教学完全理论化,而我们的学生由于缺少大量的实践学习,对生产流程更是一窍不通,对车间、厂部以及车间管理人员、厂部管理人员无法理解,所以在老师讲课时只能做到死记硬背,换一种方式,换一种成本计算的方法便无从下手.

3.考核方法单一

目前对于《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大都采用两小时期末闭卷考试的方法,这与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及高职高专培养的高技能型人才不相适应,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掌握水平,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所以该课程的考核应侧重实践考核.

4.知识点较少整合

高职高专《成本会计》的教材基本上是从单一的知识点开始讲授, 每个章节介绍一种费用的归集、核算与分配, 每种费用的核算和分配又涉及了许多不同方法,每一种方法又单独讲解.学生很难把握每个知识点在整个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无法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

三、高职《成本会计》在授课过程中方法的改进的几点思考

1.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案例教学

由于我们的学生是从中学直接升上来的,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存在缺乏对企业生产实践过程接触的实际情况,对《成本会计》中整个工业生产过程不了解以至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大量运用实际案例教学法,将相关知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把教师对《成本会计》的教学思想融入到案例之中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这也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深入到生产的第一线,这样才能获得更真实的案例资料.

2.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采用计算机进行成本处理

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来制作课件,通过图片、动态流程图、动画等模拟实际生产过程的相关环节,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利用成本会计模拟实训软件,将课程教学与会计软件紧密结合,即学即练,并以真实的案例资料为依据,实现真实工作背景下的学、做统一.

3.综合实训,并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法

在案例教学以及成本会计模拟实训软件中,以企业真实案例专门设计了综合实训项目,即将全部课程内容连在一起进行综合实训,包括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来演示该实训,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能够将企业的成本完全正确的计算出来,从费用归集、费用分配直到计算出产品成本,并提交实训结果,作为最终的考核成绩.

通过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要不断到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同时还缩短了学生走入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使我们高职高专培养出来的高技能性人才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